青少年研究中心

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模式研究(2):我国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的主要内容

发表日期:2009-05-15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立足于教育、保护和预防,发挥社区在青少年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的迫切需要。为了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落实《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02年制定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目前这项计划已经在全国推行,并确立了50个重点试点社区(街道),同时对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进行了分工。本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健全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组织网络和阵地设施、工作队伍,整合与充实社区资源,夯实基层预防的基础性工作。

“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的目标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区资源,以未成年人为重点,加强青少年教育,完善青少年管理,服务青少年发展需求,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80%以上的城市街道、社区,用五年时间在全国100%的城市街道、社区,建立较为完备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网络和阵地网络,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青少年工作队伍,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实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预防和控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社区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主要工作是加强社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社区的整合与衔接。

第二,加强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主要工作任务是建立社区青少年管理档案,做到底数清,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管理,完善社区青少年评价体系,提高青少年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完善社区服务,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基本需求。主要工作是拓展素质教育,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丰富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搞好“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第四,净化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消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主要工作是加大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消除社区不良文化娱乐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建立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评估体系;建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预警机制。

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需要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尤其是党政的支持。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为社区预防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社区(街道)中预防工作机构、队伍、阵地和机制建设。在工作机构上,要建立街道(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两级工作机构。在队伍建设上,要建立起实施社区预防计划的基本工作队伍,建立并不断扩大实施社区预防计划的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预防计划的社会监督员队伍。在机制建设上,要建立并完善社区青少年信息调查、社区青少年事务协调处理、社区青少年跟踪帮教及预防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四套工作机制。在阵地建设上,要加强以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青年中心)为主体的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要有效利用社区中学校的活动阵地,要利用好驻社区单位的活动设施和场所,要加强青少年网上活动阵地建设。

 

稿件来源:《中国城市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模式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 2005年出版。

作者:鞠青、陈卫东、陈晨、董颖、薛静

摘编:陈卫东

责任编辑:郭开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