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研究专题(17):韩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援的三大经验

发表日期:2009-05-17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凭借产业国际化转移的机遇,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政府积极推动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是韩国在短短的20年就能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经济一度进人一种类似于“马歇尔困境”的局面,在大型企业的市场控制下,中小企业及新生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束缚,这对韩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严重危机。危机不仅仅来自市场竞争格局的畸形化发展,更为严重的则在于国民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逐步削弱,而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恰恰是新经济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韩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知识型中小企业的活力成为政府注意力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的热潮就是韩国政府在这种背景下积极策动所形成的。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推动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来自于就业压力。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青年经济活动人口调查附加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在毕业或中途退学的15-29岁青年中,找到第一份工作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为1年,其中10.2%为找第一份工作花了3年时间。

韩国政府表现出对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高度关注。韩国对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界定很有特点,它是从国民素养与企业活力的角度进行考虑的,在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上有着非常严格的筛选程序,专注于知识型创业的扶持,在制度、组织、社会团体等方面有系统的设计。

1.政府主导的组织体系

在创业服务组织体系的建设方面,韩国政府有三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一是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推动。中小企业厅是韩国创业支援体系的推动机构,中小企业厅下设创业支援课,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络是创业支援课的重要职责之一。二是发挥大学在创业支援方面的作用。在创业教育方面,韩国将大学生到企业参加l-2个月的实习制度化;为了推动大学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韩国政府在大学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政府投资在大学设立创业支援中心。三是对社会化的创业支援机构进行扶持。在政府直接参与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同时,韩国政府对社会化的创业支援机构给予了有力支持。例如,政府对大学的创业同友会与创业同友联合会有活动经费及资金支持,每年通过这类机构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有百余家。

2.战略式的立法结构

经过近30年的发展,韩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体系,《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振兴法》、《中小企业协同组织法》、《中小企业系列化促进法》、《中小企业事业调整法》、《中小企业创业支援法》、《促进中小企业经营稳定及结构调整法》、《中小企业制品购买促进法》以及有关中小企业出口、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韩国有关中小企业的立法,既有关于中小企业的基本法,又有关于中小企业的单项立法;既有关于中小企业组织的立法,又有关于促进中小企业立法的内容;既有与韩国的整个经济立法触为一体,又自成体系,非常系统、全面、完整。韩国中小企业立法以其扶持型政策的实践在世界各国中具有典型性。各项法律法规互相支排,不仅体系完备,而且能帮助企业解决具体的问题。对于大学生创业,韩国也没有独立的立法,但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可以获得同其他商业企业同样的金融和政策支持,甚至可以获得更优感的贷款.而且韩国有专门的针对创业企业的法规设计。

3.发展导向的创业教育

突出培养公民创新精神是韩国渐次形成的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韩国教育十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提出自由、平等的教育理念.注意教育的多样化,学校办学的自主性较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韩国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比较大,即便如此,韩国没有盲目地追寻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而是坚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重视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正确引导。韩国青年希望自己创业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这绝不仅仅是创业政策吸引的结果,根本上的影响来自于韩国教育对于国民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深刻影响。

注:节选自谭福河撰写的《韩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援之借鉴意义》,该文发表于《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10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