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研究专题(15):美、英、法、德、韩、印六国创业教育政策的主要特点

发表日期:2009-05-17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1.美国

美国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创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备。

1)通过立法,动员全国力量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以职业技术培训、税收政策优惠、创业资金支持和优惠培训等办法,培养创业者,发展小企业。近几十年来,美国颁布了《人力开发与培训法》、《职业教育法》、《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就业培训合作法》等数十个有关职业培训与创业教育的立法。通过这些法律,结合政府拨款,调动州、地方政府、私人机构的积极性,开展寻求职业和失业人员的多种形式的培训。

2.采取优惠政策,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等方式,吸引求职者和失业人员的流动,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从城市到农村,既服务了创业者,也加速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落后地区的发展。3.充分发挥各州积极性,创立小企业开发中心,与政府的就业培训计划相结合,实行“小企业孵化”计划。以低价租赁场地、设备和工具,鼓励小企业之间互相学习、联合经营,以及由教育、科研、经济等部门联合对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经营管理和技术培训等帮助,减少小企业失败率。

4.创建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实施创业计划。美国创业政策导向的间接结果是:在百森、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建立了50多个创业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实行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与前瞻性的创业研究;全国设立若干创业研究基金会,如Babson-kauffman创业研究基金会等;举办世界性和全国性的创业研讨会等实践教育活动。

高校创业计划竞赛已发展为成熟的创业教育手段。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创业计划竞赛以来,美国已有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等十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的企业中,有的在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商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量之一。面对创业者日益年轻化的浪潮,美国19981月开始又实施了“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积极培养“未来的经理人”。

2.英国

通过政府计划推动创业教育,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其创业教育教育政策显著特点。

1981年起通过实施“企业创办计划”、“小工场计划”、“小工程公司”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创业。政府不断增加中小企业的创业贷款,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政府成立专业部门(工业部中小企业科),联系银行,帮助中小企业筹措外部资金,支持民间大企业向小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投资,减轻各种赋税,鼓励采用灵活的雇佣政策等措施,帮助创业者积累资金,提高创业成功率。主张把增加就业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强调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鼓励人们通过劳动养活自己,消除对福利国家的依赖。并从19984月开始全面实施了“从福利到工作”的就业计划。

3.法国

鼓励农村青年创业是法国创业政策的突出特点。

1)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在正规农业教育机构以外,还创办多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班,增强农民进行职业能力,鼓励农民就地创业。1973年法国政府曾规定:凡是具备条件的25-35岁的青年农民在落后地区创业,可获得调整农业结构社会行动基金会颁发的2.5万法郎的创业定居补助金,农业互助银行提供各种低息创业贷款。

2)重视职业教育。除了学校职业教育、企业继续培训外,重视社会职业培训。通过全国职业培训协会(AFPA),地方工商工会等专门机构,针对个人特点及其职业选择进行培训。

3)多种优惠措施鼓励创业。1997年,法国对雇员不足50人,营业额低于3000万法郎的中小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通过转移社会保险费的负担,由政府施以财政补贴,来降低雇主的劳动力成本。

4.德国

就业开发策略是德国支持创业的特色政策。

1)立法保障达成系统完备的保护就业的政策、有效的运行机制。政府通过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为失业和重新工作者提供创业机会,取代通过提供现金或其它福利来资助失业者提高生活水平的消极政策。先后实施了《劳动促进法》、《职业培训法》、《联邦教育促进法》和《就业支持法》等法律,鼓励开发劳动力市场,提高创业者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2)加强职业教育,为创业者提供多种资助。进行免费职业培训与介绍、创业咨询,提供创业信息服务;为创业者提供补助,创业者在转换职业或新创企业遇到经济困难时,可向政府申请交通、搬家、工作装备等费用的补助;为职业恢复者提供帮助,针对残疾人的职业恢复和重新创业提供医疗费、职业培训费、社会保险费、家庭生活费多种补助及相关实习工厂实习、一定资助或创业贷款等;为企业提供开工不足补助,对于一些企业包括新创业企业因临时开工不足或工作量减少,政府财政发放一定的补助金,以弥补企业的损失和雇员的工资损失。

5.韩国

大学生创业风险企业成为韩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股潮流。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创业同友会”和“创业支援中心”,通过建立风险企业学校,提供创业必要的设备、场地、“智囊团”等方式,辅助校内风险企业获得政策或校外投资机构的资金和经营技术,协助大学生进行创业。中小企业厅、产业资源部等许多政府部门为“创立同友会联合会”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同时在资金上支持各大学成立“创业支援中心”。

6.印度

印度的创业教育发展较早,首先表现在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1966年提出了的“自我就业教育”理念,旨在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并为此而教育和培养学生,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还应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要求培养学生“自我就业所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印度政府提出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很多大学还成立了创业中心,协调课程、活动、项目和资源。如印度管理学院创业中心每年举办国际商业计划书大赛,该项赛事为亚洲最大的商业计划书大赛之一。这些比赛对于促进创新、倡导创业很有好处。

综上,基于国外创业教育政策的简要介绍,归纳出辅助如下特点:政府重视创业教育,多样政策支持创业;立法保障创业有效实施,辅以多种优惠政策与创业基金资助;拥有完备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有效的运行机制便利创业;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结合职业教育与就业政策,多方搭建创业教育平台。

注:节选自董晓玲撰写的《国外创业教育政策比较分析与启示》,该文发表于《消费导刊》2007年第9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