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执政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样化、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党要在中国这个13亿多人口的古老国家,进行前所未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其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是我党我国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实施。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全委会、常委会工作规则,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办法,推动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渠道,切实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促进广大党员和各级组织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使党的活力充分迸发,凝聚力不断提高。要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把扩大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起来,使全党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步调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其二,要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增强党员对党的认同感。理论是党的行动指南,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党的凝聚力就失去了根基。要不断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武装我们的头脑,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努力克服党内存在的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切实解决党员思想上入党的问题,保证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对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把全党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统一到中央精神和工作部署上来,保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要切实改进党的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员干部关心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工作与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党员对党的认同感。
其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党员。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自身建设中,也要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光强调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也要在维护党员的权利的过程中,注重关心、爱护和帮助党员。党员把党作为归属,服从党的组织安排,党组织也要服务党员,关心党员的成长发展,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要明白,党员既是党组织的一员,也是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既是群众中的先进份子,也是一个普通人。因此,党组织在关心党员在政治上的进步和思想上的提高的同时,也要在工作上关心帮助党员,为其在岗位工作中开创一流业绩创造条件,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党内利益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下,党组织要切实发挥联系党员的纽带作用,及时掌握党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党员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体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事实上,也正是一些党组织在党员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提供帮助,使党员对党产生隔阂,逐步疏远了党组织,给了一些非法组织以可乘之机,拉拢腐蚀党员,侵蚀党的肌体,削弱了党的凝聚力。
其四,转变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改善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党的领导干部的行为和作风,是影响党的凝聚力的关键一环。美国心理学家温勒等人曾做过实验研究,比较了民主、专制和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下的实验小组的团队气氛。结果表明,开放、民主型领导方式下的小组,成员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友爱,活动交往积极性高,因而有较高的凝聚力,工作绩效也十分出色。而专制型领导方式下的小组则不同,领导独裁、武断,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成员没有参与团队活动的机会,包括集体活动、决策,所以成员内心对这个团队非常不满意,牢骚满腹,彼此之间推卸责任,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这类团队的凝聚力自然无法与前一类相比,当然工作绩效也绝不可能高。至于放任的领导方式,团队本身就如一盘散沙,人心涣散,凝聚力不强,团队成员各自为政,整体绩效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领导理念,不能把领导当成是命令和控制,而是要把领导行为当成一个引导和影响党员或组织去完成任务的过程。领导者要在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人格魅力的同时,善于运用民主的方式、恰当的授权,给普通党员和下级组织提供参与党内决策和组织管理的机会和渠道,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党员群众中间,了解党员实际和基层情况,增强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党的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调动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其五,要完善党的制度规范,严明党的纪律。良好的制度既是党组织良性运作的必要基础,也是党组织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提高党的凝聚力的根本保障。邓小平曾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贯彻落实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切实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通过党内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贯彻执行,规范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以及党员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在党内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促进党内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实现党内和谐。同时,要严肃党的纪律,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强法规制度的约束力,加大对违反法规制度的查处力度,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真正使党内法规制度成为全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努力依靠制度和机制来提高党的凝聚力。
注:节选自朱国立撰写的《论新时期党的凝聚力》,该文发表于《理论建设》2007年第2期。
摘编、责编:邓希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