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青年组织,《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明确的解释。学术界也无统一的界定,大致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种,青年组织是青年出自年龄的特征或自身的特殊的利益和需求,为实现某项目标并根据一定的规章进行活动的集体。
第二种,青年组织是指有一定年龄规定的年轻人组成的并相对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的形式化社会群体。
第三种,青年组织是指同老年组织、妇女组织、工会组织相区别的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共青团、青年联合会以及学校里的班级、部队里的班排等具体组织形式。
第四种,青年组织是指处在一定历史环境中,由青年人组成的交互影响的各种文化并内化为活动系统的有机整体。
第五种,青年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在其特有的规章制度维系下由青年志愿选择的、有意识结合起来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
这些看法,都从一定角度揭示了青年组织的内涵,但是作为严格的定义,显然值得探讨。
根据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青年组织同其他概念一样,也应该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反映概念的本质,外延反映概念的适用范围。弄清楚了青年组织的内涵外延,也就弄清楚了青年组织的概念。
从内涵角度分析,按照组织学理论,青年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组织目标、组织成员、组织的章程制度、组织资源和组织运行体系等。组织目标,是青年组织要追求和达到的状态,它是青年组织存在价值和活动目的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一种宗旨或纲领。如果一个青年聚集的组织没有一定的宗旨或纲领,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青年组织。组织成员,是指符合一定青年组织规章要求并参加组织活动的青年人,它是组织的基础。组织的章程制度,是青年组织及其成员行为和活动的规范或准则。其内容包括组织的性质、原则,成员的权利义务,活动方式和组织方法等。组织资源,是青年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它是组织所需要的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包括青年组织活动所需要的人、财、物及知识和信息。运行体系,是指在青年组织运行过程中,以内部成员为对象的诸种关系,如组织中的角色分配关系、信息传递关系等。
从外延角度分析,青年组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为正式社会组织。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广义和狭义上的社会组织,其外延都远远大于青年组织。青年组织在成员年龄、组织任务、组织目标等方面都有自身独有的要求。比如成员年龄,青年组织顾名思义就是由青年组成的组织,只有青年才能加入青年组织。又比如组织的任务,一般的社会组织比青年组织的任务涉及的范围要广,内容更丰富。青年组织也区别于与之关系紧密的青年群体和青年团体。按照青年组织学的理论规范,青年组织属于青年群体中的正式群体;青年群体还包括那些组织形态较为松散、成员来去有较大的随意性,相互认同的情感色彩浓、规模比较小的非正式青年群体。青年组织与青年团体都是青年形式化的群体,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青年组织有官方色彩或党派色彩,青年团体多有自发性;青年组织有层级鲜明的组织结构,青年团体内部结构不严密;青年组织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主要是政治信念或利益因素,青年团体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主要是共同的志趣、爱好和追求,等等。
据此,我们认为,青年组织是指由一定年龄规定的、具有共同信念或利益的青年人组成的,在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自愿原则结合起来并遵从一定规章制度的、具有层级结构和角色分配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
注:节选自石国亮撰写的《青年组织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该文发表于《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摘编:邓希泉
责编:卫刘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