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组织研究专题(2):青年组织的定义

发表日期:2011-02-14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青年组织是社会组织中的一种类型,它既具有一般组织的属性,又具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青年特点,在共性中有特性。青年组织所包含的特殊的要素有:

1.明显的年龄特征

社会组织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和类型,其中有按阶级利益区分的政治组织,有按产业划分履行社会经济职能的经济组织,有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要为目标的文化组织,有以某种宗教信仰为宗旨的宗教组织,等等。青年组织同儿童组织、少年组织、老年组织,则属于按组织成员的年龄段形成的组织。青年组织最明显不过的特征,是组织成员都是处于青年期的同龄人。如学生会的成员都是在校的青年学生,共青团的成员规定在14周岁至28周岁。有的青年组织的成员虽然年龄上限延伸到30岁甚至35岁,如青年企业家协会,但相对于其他企业家仍然是年轻的一部分同龄人。这些处于青年期的同龄人所具有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化的特点,必然要反映到青年组织的性质、任务、结构以及活动的方式上来,给这些组织镌刻上青年的特色。

2.特殊的利益和需求

如果说共同的目标取向是一般组织的一个要素,那么青年组织目标取向的共同成分,即包含有争取自身的特殊利益和需求。虽然各种年龄的社会成员都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和需求,但青年尤甚。青年期是人生社会需求最多的阶段,许多儿童少年期尚未发生的需求青年期发生了,许多成年期已经解决的需求青年期正渴求满足。例如:学习与成才,择业与就业,民主参与,发展个性,娱乐休息,婚姻家庭,等等,都是处在需求的高峰期。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建立青年团的时候,就特别指出“青年团应在最大多数人民最大利益的基础上,经常地注意和努力为青年群众的特殊利益与切身需要服务”。在目标取向中,体现青年的切身问题,在青年团等正式青年组织中是如此,在各种青年社团和青年兴趣小组中何尝不是这样。

3.成员的流动性大

青年是一个动态的年龄结构,每年总有大量的少年进入青年,同时又有大体相当的人从青年进入成年。这就决定了青年组织的成员必然有进有出,进进出出,流动性远比一般组织要大。任何一个青年组织,为要保持自己活力,都需要不断“纳新”,经常补充新鲜血液。也就是说,每年都要重视接纳新成员,每年差不多也要送出老成员。青年组织的成员是不能求稳定的,青年组织的成员如果没有经常的进和出,不但会失去活力,而且会发生质变,逐渐变成成年人的组织而不成其为青年组织了。

据此,青年组织可以定义为:青年人出自年龄的特征或自身的特殊的利益和需求,为实现某项目标并根据一定的规章进行活动的集体。

 

注:节选自黄志坚撰写的《组织、青年组织与青年群体》,该文发表于《青年探索》1989年第5期。

摘编:邓希泉

责编:卫刘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