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组织研究专题(30):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变迁

发表日期:2011-02-18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前苏联解体十余年来,这场历史变革带来的成功与失败,痛苦与喜悦,经验与教训广为世人关注。随着曾在前苏联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共青团的瓦解,俄罗斯的青年工作经历了一个新的发展轨迹。

前苏联解体后的10年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环境、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剧烈变化的十年,作为苏共体制下的特有政治性组织——共青团,也随着苏联社会体制的崩溃而瓦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对国家青年事务产生了巨大影响,俄罗斯青年事务在新环境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共青团的瓦解,打破了共青团作为青年领域中唯一政治组织的垄断地位,使青年事务成为社会事务中的一部分。这为青年工作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可能,为广大青年社会团体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同时大量尖锐的问题也呈现出来:缺乏适应新社会环境的青年政策,没有强有力的组织维护青年利益,青年社团的运行方式处于无序和盲目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格局逐步趋于稳定、成熟,各方面工作转入正轨,青年工作也已经适应了社会发展情况,进入了相对成熟期。

俄罗斯青年领域的一切变化与整个社会环境的演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从19912002这十几年来青年工作发展的脉搏,基本上经历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从盲目幼稚到成熟独立的发展轨迹。

120世纪90年代初期

共青团解体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家青年工作领域出现了真空,没有一个专门的国家机构管理青年事务;同时,按照前总统叶利钦提出的“各地区自主处理本地区事务的国家主体自主原则”,国家青年工作的权力也相应的下放到了地方,各地方政府在处理青年事务时执行依据和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对待青年组织的态度大相径庭。这一切造成了各种青年组织和团体不断涌现的局面,仅前苏联共青团的合法继承人就有23个之多。一方面,国家来不及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规则,各组织自行其是,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缺乏统一的行动准则,青年工作的大环境一度非常混乱;另一方面,这一阶段又是青年组织摆脱了共青团在青年事务上的垄断后脱胎换骨的新生期。青年工作领域百废待兴,没有国家机构的“束缚”,青年组织可以按照自己对青年工作的设想来大胆尝试,探寻新的工作途径,寻找新的出路。因此,反垄断求民主、探索和实践便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俄青年社会运动的主要特征。俄罗斯青年联盟正是在这样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下、在苏联共青团解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两年的时间内将共青团的地方分支逐步转变为自己的地方组织。与此同时,全国还涌现出地区性、跨地区和全国性质大大小小的青少年组织。它们的工作领域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国家政治局势十分复杂,党派林立。为了争夺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各政治势力之间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倾轧和斗争,并且在各个层面尽可能的扩展自己的势力,自然也不会放过发展势头强劲的青年领域。由于被卷入国家政治权力纷争之中,很多的青年组织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这也成为这个阶段青年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此时青年团体数目众多,为了争夺青年领域中的发展空间,各组织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和竞争,关系一度非常紧张。1992年全俄青少年社会组织国家理事会的成立也没有使这种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但是这种情况也使国家领导人和有关负责人开始对青年工作予以关注,并着手相关的工作。

2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

90年代的后半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为了改变青年工作领域内混乱无序的状况,将现有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和配置,联邦委员会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以规范青年组织的活动。在俄联邦的各个行政区内也相继成立了专门的青年事务机构。这样,较弱的、不稳定的青年组织有的瓦解,有的被更大的组织合并;强大的、有发展潜力的则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青年社会活动的蓬勃开展促使一个更稳定的社会组织的工作机制迅速成型,国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青年事务领域内立法工作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使得青年社会团体更加独立,政治色彩逐渐淡化,组织依赖性大大降低。这一时期,青年社会运动除了仍然带有明显的反垄断求民主的特点外,其活动指向更加多元化,项目实施机制和形式愈发多样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俄青年组织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还证明了自己在国家青年事务中存在的必要性和所充当的重要角色。

注:摘编自[]奥列格·雷日诺夫撰写的《1991年以来俄罗斯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变迁》一文,发表于《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3期。

 

责任编辑:卫刘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