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3):不良文化和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发表日期:2011-11-05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1.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影响

1)不良文化造成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对理想、信仰的淡化;二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探头;三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兴起;四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兴起。

2)促使青少年的心理发生畸变、导致行为失范。

3)左右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2.社区结构与环境因素对少年犯罪的影响

1)社区结构因素:一是社区异质、疏离性。社区异质疏离性(以语言、宗教、籍贯、政治信仰等之差异衡量)之增加,会对少年偏差行为之发生产生影响。二是社区贫穷程度。许多少年由于各项生活、就学条件之限制,缺乏像高级社区家庭少年之社会竞争能力,甚至遭遇更多之障碍与困难,在面临这些生活压力与适应问题下,极可能因此从事其偏差或犯罪行为。三是社区流动性。在高度人口流动之区域,由于匿名性升高,人际关系趋于表面、片段,极易阻绝了社区人与人间社会关系之正常发展,而减弱社会控制之约束,影响及少年犯罪与偏差行为之发生。

2)社区环境因素:一是社区建筑格式的改变。当前各项建筑物之规划与建筑格式有走向立体化、高层化、密集化及地下化之趋势,空间死角增加,降低了社区之自然监控能力。二是社区环境的规划不当。社区环境规划不当为社区安宁秩序制造出许多不利因素。三是社区生活品质恶劣。部分社区为诸多之社会病理现象入侵,造成生活品质低落,并衍生社会治安问题。

 

注:摘编自屈迎昕的《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2005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蔡德辉、杨士隆的《少年犯罪——理论与实务》,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610月版。

摘编:郭开元

责编: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