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众宣传教育
2006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国艾办、中宣部、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主办了《中国的温暖》大型防艾公益演出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健康之路“三下乡——艾滋病防治特别节目”、《红丝带》百集防治艾滋病科普系列节目、《红丝带——我们的承诺》主题晚会、《飘动的红丝带》交响音乐会和一批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陆续播出。河南省曲剧团《飘扬的红丝带》在14个省(区、市)巡演半年,观众近30万人次;河北省大厂评剧歌舞团《红丝带万里飘》巡回演出20省70场。
中宣部在云南、新疆、陕西、贵州、甘肃和四川举办红丝带系列大型宣传活动;并联合有关部委在新华网等网站举办“关注艾滋病致孤儿童”、“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和“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网上谈活动。
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等单位积极组织和协调新闻单位、新闻网站,报道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地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媒体和网站等形式,宣传艾滋病知识。铁道、交通、民航、质检部门在车站、码头、机场定期制作公益广告牌和展板,设置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专栏;在车厢(座舱)内开展对旅客的防治艾滋病公益宣传活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公共场所都树有大型公益广告牌,村庄都刷有墙体宣传标语。
2.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
国艾办和有关部委针对流动人口、青少年、妇女、少数民族等人群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宣传活动,设计制作了多种艾滋病防治平面、影视传播材料和实物,翻译下发了维、哈、蒙、藏、朝等9种少数民族语言的艾滋病防治平面材料。国家民委开展了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拍摄了多语种的艾滋病防治宣教片。
(1)儿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2006年9月,启动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活动。教育部、卫生部印发了《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2007年6月,国艾办、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主题为“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编印了《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读本》,举办全国大学生防艾宣传演讲比赛,招募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宣传志愿者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教育部为4000多所学校配备了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资料,万余名学校师资接受了专题培训,师范院校开展了职前培训工作,举办了全国艾滋病防治现场观摩会,组织了“全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知识网上有奖问答活动”,点击率达到1800万人次。共青团中央开展以“青春红丝带”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有14000多名青少年参与了校内青少年的同伴教育网络,“面对面”交流的青少年达20万人,并通过互联网覆盖了320万青少年。
(2)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2006年,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发起部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制定了各自的年度工作计划,在系统内成立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领导机构6071个,针对农民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国艾办、中宣部、建设部、卫生部、北京市防艾委在北京建筑工地,为农民工举办了“携手抗艾,你我同行”演出活动。劳动保障部在培训机构、职介机构等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点发放宣传册、宣传画等宣传品。建设部对1000名建设系统管理干部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在湖南、江西等6省5市依托工地业校对3万名农民工进行防艾培训,培养1500名同伴教育宣传员;编写并向建筑工地农民工发放10万册《建筑业农民务工常识读本》。农业部组织实施了“红丝带进村入户工程”;2006年“阳光工程”共培训350万人,带动地方培训500多万人;农民日报登载了30余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文章。国家人口计生委将防治艾滋病知识纳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材料,发放10万份,重点支持河南等6个流动人口大省开展宣传工作。全国总工会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进千家工地活动”,覆盖农民工夜校1万多所,300万农民工;文工团赴河北、广东、河南等省演出20余场,观众8万人。共青团“青春红丝带”送电影和防治知识进工地活动,覆盖农民工近40万人,发放宣传资料30多万份。铁道部在270个车站设置宣传栏,开展站车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组织采棉旅客列车艾滋病宣传活动和艾滋病防治文艺宣传活动。质检总局在420个口岸对100万出国劳务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3)妇女艾滋病防治工作。全国妇联开展了“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提高妇女参与防治艾滋病的能力。全国妇联在127个示范区继续开展了“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2006年组织志愿者12万多人,培训各类骨干971万人;有2725万名女性接受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占示范区女性总数的67%,其中15-49岁女性为1652万人,占该年龄段女性总人数的83%;女性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1%,其中15-49岁女性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2%。2007年,又将“面对面”宣传教育工作扩大到148个全球基金项目县(区)。
(4)职工宣传教育工作。公安部通过远程网络对全国近10万名公安干警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和知识的培训。公安部、司法部举办了监管场所干警培训班。劳动保障部将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纳入技工学校的培训范围,为11省免费提供了培训教材,并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启动了工作场所艾滋病教育项目,在三个项目省开展减少歧视和工作场所艾滋病教育活动。铁道部对全路5700余名铁路领导、3400名卫生专业人员、16万余名职工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培训。交通部、全国妇联合作开展了交通从业人员及家属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项目。商务部在常驻国外人员培训班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和教育,利用部内资源以展板、画报、专刊等形式对商务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宣传。人口计生委对其工作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工作相关法规、政策和计生部门防艾职责等内容的培训。质检总局对36000名干部职工进行了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工作。民航总局举办了三期民航航
稿件来源:国务院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有删改。
摘编、责编:陈云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