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研究中心

服刑人员子女研究(1):九成多服刑人员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较困难”或“特困”

发表日期:2009-08-19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我们非常关注社会犯罪问题;我们非常关注犯罪分子是否受到相应惩罚的问题;我们非常关注罪犯的教育改造问题。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即罪犯服刑后给家庭尤其是给子女造成的影响,我们或多或少可能给忽略了。

摆在我面前的是厚厚一摞表格,题目是“服刑人员子女状况调查”。这里面,既有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和百分比,也有一个个令人心痛启人思索的故事。

罪犯服刑给家庭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经济困难。因此可能导致孩子读书困难甚至失学。许多孩子过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1:服刑人员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对子女影响(单位:%

收入来源

生活状况

对未成年子女

读书的影响

固定工资

较好

一般

较困难

可供其

读书

走一步算一步

失学

17.8

6.1

59.8

16.3

2.3

6.2

66.6

24.7

14.4

66.4

19.2

注:(1)上表中所列数字均为所占百分比;(2综合是指家庭收入有工资、打工、种田中的两项以上。

 

因为地区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异,我们只能用一些定性的指标来考察而无法把服刑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统一量化后进行分析。填表者可能也有虚报或夸张之处,但统计的结果仍然是令人吃惊的。其一,是收入来源中种田的占了一大半,而且从被调查人的籍贯看,大多是苏北不发达地区和外省贫困地区,其经济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了。其二,我们界定的“较困难”,是家中收入刚够温饱,要一次性拿出300元钱是很困难的。特困,是指家中吃饭已成问题,要靠举债度日者。而这两种情况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占到了91.5%。其三,在我们调查的近400人中,已有76人的子女失学,并且,在我们的采访和交谈中了解到,那些抱着走一步算一步想法者的子女中,可能在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后就将辍学回家。

这是江苏省灌云县的一个农家,户主叫骆仁,40岁,因犯抢劫罪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这个家并不恰当.但满屋破破烂烂的东西合在一起实在值不了几个钱,扔到大路边都不一定有人捡。女主人满脸菜色,再加上屋内光线昏暗,三十来岁的少妇看去如五十多岁的老抠。和她交谈没几句话,就说不下去了。她只是一个劲地抽泣、抹眼泪,直到她的两个儿子回来才打开了僵局。

这是两个半大小子,长得倒挺结实,虽然已近农历十一月,都还光着脚丫子,红扑扑的脸上似还冒着热气。大的一个胳膊上挽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大大小小的鱼和几条黄绍,小的手上提着一张网,跟着哥哥。哥俩告诉我们,因为家里没钱,他们都不上学了,在家帮妈妈做点农活,更多的时候就下河淌沟。老大说,说不想上学也是假的,说很想上学也不是。主要是个面子,差不多大小的都在上学,而自己哥俩在家混世,怪不好意思的。要说上学吧,还不如现在这样自在,还用不着作业、考试。再说就是多念几年书,还不是回来种田,要不就出去打工。我们现在还小,再过几年就可以出去打工了,到连云港、到徐州、到南京,只要有力气,总饿不死人,那时候,娘也不用这样辛苦了。

这个十五岁的孩子,努力充作一个大人样讲话,话语间也确实透出一点沧桑。当我们问他们恨不恨自己的爸爸时,老二点点头,又摇摇头,老大说,恨有什么用,事情又倒不回来,再说,他毕竟是我们的父亲呀。

让我们再来看看监狱接见室里发生的一幕: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随着母亲来探望正在服刑的父亲。小姑娘衣着朴素,但显得干净利落,穿着得体,她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也不肯走到父亲的面前。她心里恨哪,就是这个人让自己过早结束了童年。妈妈下岗了,靠给别人做钟点工维持生活。自己为了攒够学习费用,每天拎着塑料袋去捡易拉罐、塑料瓶。但她心里边又深爱着这个人,这个人生养了自己,曾经百般地呵护自己。当然,她只有十四岁,还无法对发生的事做出全面的判断,只能低头躲在妈妈的身后。接见结束了,妈妈叫她和爸爸打个招呼,她还是一声不吭。她曾经很熟悉的那个身影终于消失在那扇门的背后。她突然大叫一声:“爸爸”,猛地扑到妈妈怀里痛哭起来,那哭声撕心裂肺。做母亲的流泪了,用手机械地摩挲着女儿抽动的脊背,说:“乖,不哭;乖,不哭。”在场的几个女子也陪着洒下一掬同情的泪,男子汉们的眼睛也湿润了。

 

资料来源:《愿将关爱心 唤醒舐犊情——服刑人员子女状况调查》,作者叶子(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中国普法网。

摘编:陈云凡

责编: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