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研究中心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状况研究(4):农民工政治权利现状调查

发表日期:2010-10-14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中的主体力量,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有学者研究认为,80后农民工拥有更多人力资本,有职业规划,求职途径较多为市场和政府,关注自己的长远发展,职业稳定性较低;他们被侵权或自己感觉被侵权的比例更高,对相关劳动法规更了解,更有维权的勇气;个人消费水平高于80前农民工,网民比例高,业余生活娱乐休闲色彩浓厚;对社会的评价和认同度相对更高,与老家的联系程度正在减弱,更愿意放弃老家田地、把户口迁入工作城市(Wang Xing Zhou. An investigation into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of migrant worker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Vol. 24 <3>2008.)。而笔者对青岛市农民工的调查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大约占了80%的比例,他们出来打工的动机已不再主要是为赚钱而更多是寻求个人的发展。因为家境贫寒、出来赚钱的动机只占较少的比例(约为15%),而为了长见识和实现自己梦想的占80%以上的比率(约为82%)。

农民工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欠缺。首先体现在不能充分履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按照目前我国的选举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必须按照户籍所在地来进行。因此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从离开故土的那一刻起,实际上就自愿或被迫放弃了这一权利。据《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课题组调查研究发现,被调查的753个农民工中,只有145人参加过家乡的最近一次村委会选举,仅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9.3%;而没有参加选举的则有599人,占79.5%。在参加选举的145人中,有52.14%的人是亲自回村参加选举的;请别人代投的有23人,占15.9%,函投的有21人,占14.15%,通过其他方式投票的有17人,占11.7%(郭昌盛:中国农民工的公民权利现状[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另据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2008年对济南市建筑工人的调查研究结论发现,仅有23.0%的农民工能及时回到原籍所在地参与政治生活,正常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高达56.7%的农民工或者因为没时间、或者认为没意义、或者压根没接到原籍组织的通知,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政治权利。而外省在济的农民工政治权利履行情况更差(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农民工现状及意愿调查研究报告[M],张晓,调研山东,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其次表现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参与不足。囿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的选举权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组的研究发现,他们对城市管理的实际参与状况同样不令人满意。在回答“是否参加过城市管理,比如社区居委会选举,参加群防(火、盗)等”时,有20.1%的人回答“参加过”,回答“没有”的则接近2/3(齐杏发:农民工入党与农民工就地入党——问题、意义及路径[J],理论与改革,2008 <2>)。再次体现为农民工加入工会的比率低。工会作为代表与维护工人利益,与政府、企业进行谈判协商的民间组织,其存在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我们对青岛市农民工的调查研究,尽管大多数人(80%)希望加入到工会组织中来,但63%的人所在的单位并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第四反映在农民工入党难,而且不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当前,我国组织部门仍按照传统模式即在户口所在地发展农民工党员,导致农民工入党比较困难,农民工中党员比例偏低。据有关资料,即使在农民工入党工作在全国都做得比较好、做法被宣传推广的湖北松滋市,农民工党员也只有1456人,仅占农民工总数13.5万的1.1%。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全国党员占总人口的约51.5%的平均比例,而且也低于农民党员占农民总数的约2.5%的比例(齐杏发:农民工入党与农民工就地入党——问题、意义及路径[J],理论与改革,2008 <2>)。而即使已经是党员的农民工,也难以享受正常的政治生活。由于普遍没有正常的获取政治信息和进行组织联系的渠道,农民工中党团员正常的组织生活无法开展,有半数以上党团员外出就业后,事实上便失去了党团员身份, 57.8%的党团员不再交党团费(李迎生,刘艳霞:社会政策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护[J],社会科学研究,2006<6>)。

 

资料来源:高红《公民权视域下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社会政策支持》,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月。

摘编:陈 

责编:郭开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