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心理干预和辅导是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治的重要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矫治不良行为青少年的盲目模仿心理
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偶像榜样教育。做到堵源头,树榜样,矫治他们盲目模仿的不良心理。堵源头,即要整顿、优化学校周边文化环境,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禁进入“三室一厅”,不看不健康书刊。要督促家长真正担当起监护人的职责。
2.运用行为辅导疗法,矫治行为不良中学生的易冲动心理
加强教育的针对胜,要根据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心理教育及时弥补上孩子心理发展滞后于身体发展成熟的缺陷。通过开展对案例分析活动,让学生在对某一具体案例的分析中明白对与错、是与非,弄清案主的行为是违反了什么纪律或什么法律,该受到什么处罚。指导学生学会必要的忍耐与宽容,自觉提高自身遵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辨别是非与自我保护能力。对易冲动的行为不良孩子应控制其交友范围。引导他们参加有意义读书学习活动。遵循行为辅导疗法规律,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治,做出要求学生的静态时间由短到长处,学习任务由轻到重,家长陪伴时间由多到少的科学安排,持之以恒,不断鼓励,使之逐渐克服易冲动心理及行为。
3.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重塑行为不良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重塑行为不良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要求家长读些有关心理学和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家长应主动接受学校方面的辅导。家长平时对子女的教育应宽严适当,不能宽而无边,严而无格。家庭教育意见要统一,不能父管母帮,父母管,祖父母帮,“老祖宗”不能在孩子面前揭孩子父母的短,诸如“你小时候还不如他”等。对孩子犯错要及时教育,不能纵容包庇。家长时时处处要做榜样,尤其在孩子面前,与人交往要显得谦虚有礼,温尔文雅,处理家庭与社会矛盾时不暴躁。在家庭中不设“赌场”,不参与赌博,真正担当起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的职责。
注:摘编自邱怀中、谢建华的《遏制青少年犯罪——行为不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桥治探索》,载于《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第3期。
摘编:郭开元
责编:陈卫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