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研究中心

1999-2010年少年儿童闲暇状况研究(2):网络逐渐成为少年儿童闲暇活动的重要部分

发表日期:2012-06-19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调查结果显示,少年儿童的闲暇活动丰富多彩,而且在十年间呈现出了新的变化,电脑和网络逐渐成为少年儿童闲暇活动的重要部分。同时,少年儿童的闲暇活动也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在“2010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中,当问到课余时间比较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在提供的22个选项中,读课外书是少年儿童首选的闲暇活动,其后由高到低依次为看电视、运动、温习功课、听流行歌曲、玩耍、与朋友聊天、做家务活、上网、看电影、做手工、睡觉、外出旅游、去游乐场、听古典音乐、四处闲逛、去展览馆、去游戏厅、其他和去录像厅(见图3)。很显然,少年儿童的闲暇活动内容和方式比较丰富,但是读课外书、看电视、运动和温习功课等是主要活动内容。

 

 

32010年少年儿童闲暇活动分布(多选)

 

从时间序列的角度看,少年儿童的闲暇活动在内容和方式上呈现出逐步丰富的趋势,而且带有明显的时代发展印迹,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络进入了少年儿童的闲暇空间。在20世纪90年代,少年儿童的闲暇内容自然是没有上网。从2005年的调查结果来看,少年儿童在闲暇中使用电脑的比例还很少,在问到“昨天课余时间上网的时间”时,有86.4%的被调查少年儿童没有上网(见表1)。

 

1:“每天上网时间”2010年和2005年比较(%

上网时间

2010

2005

没有

60.2

86.4

1-30分钟

13.7

4.9

31-60分钟

10.0

2.8

61-120分钟

8.2

2.8

121-180分钟  

4.0

1.2

181分钟以上

3.9

1.9

 

然而,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闲暇时选择上网的少年儿童比例越来越大,而且时间明显增长。对比2005年少年儿童随机一天的上网时间,选择没有上网的人数百分比减少为60.2%,约20%的被调查少年儿童选择了一个小时以内的上网活动。而且,在周末少年儿童选择上网这一闲暇方式的比例更高,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周日没有上网的人数比例减少为46%,选择1-30分钟、31-60分钟、61-120分钟上网时间的少年儿童人数比例分别为14.2%13.5%13.6%,明显要高于2005年的调查水平。

由于年龄的关系,不同年级的少年儿童所选择的闲暇活动也存在一些倾向性的差异。尽管阅读课外书、看电视、运动等传统的闲暇活动仍然是普遍的选择,小学1-3年学生更倾向于去公园、做手工、做家务、看电影和去游乐场等闲暇活动,很显然,这些活动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比较一致,符合其闲暇活动的认知程度和趣味性、知识性。而在小学4-6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发展,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的提高,这一学龄的少年儿童更倾向于运动、玩耍、听流行歌曲、和朋友聊天等闲暇活动,而对手工、去公园和看电影渐渐失去了强烈的兴趣。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的闲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呈现选择倾向的范围性转移特点。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少年儿童的身心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的逐渐形成,逐渐告别自由玩耍和嬉戏的年龄,即便是作为首选闲暇活动的课外阅读,在内容上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课外读物也向知识技能方向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图像阅读和思考。2010年的调查也显示听流行歌曲成为初中少年儿童的第二选择,仅次于课外阅读,其次就是看电视、和朋友聊天以及上网(见图4)。

 

 

4:在课余时间不同年级少年儿童闲暇活动分布(多选)

 

资料来源:《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主编孙宏艳,副主编赵霞,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5月第1版。本文作者杨小敏,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