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儿童10年发展状况研究(3):“善良”、“诚实”、“勇敢”最被少年儿童们认同

发表日期:2011-10-30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近十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少年儿童对个别道德品质的认同度上略微存在差异,但是对“善良”、“诚实”、“勇敢”的认同还是相当一致的,三者一直处于前列。1999年调查时发现,少年儿童认同度最高的5项道德品质依次是善良、诚实、勇敢、正直、谦虚;2005年认同度最高的5项道德品质依次是善良、诚实、勇敢、守信、孝敬;2010年认同度最高的5项道德品质依次是善良、诚实、勇敢、孝敬、谦虚。这说明,当代少年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趋于稳定,他们沿着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平稳地向前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与1999年、2005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比较发现,当代少年儿童对“善良”、“诚实”的认同度进一步提高,在所列出的共12项道德品质中,二者最被推崇。这说明以“善良”、“诚实”为代表的人类永恒价值得以有效传承。“勇敢”作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一种道德品质,也得到了当代少年儿童的很大认同。

虽然十年来,当代少年儿童的道德价值观总体上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当代少年儿童对某些道德品质的认同在城乡之间、年级之间、性别之间略微存在差异:一是城市的少年儿童对“独立性”、“自信”、“守时”等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品质认同度高于农村的少年儿童,而农村的少年儿童对“孝敬”、“节约”、“勤劳”等体现传统价值的道德品质认同度高于城市的少年儿童。二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少年儿童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呈现出逐步关注宽容、公正、守时、责任感等社会取向的道德品质的趋势。三是男生对勇敢的认同度为50.5%,明显高于女生(38.1%),而女生对善良(83.2%)和宽容(28.3%)的认同度则明显高于男生(74.2%18.6%)。

少年儿童价值观发展状况从总体来看,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在继承我国优良传统道德价值的同时,也逐步树立起乐于助人、自信自强、合作进取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念。但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年儿童的价值观也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有些少年儿童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明显地向个人利益倾斜,片面强调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主导地位,帮助少年儿童正确认识价值观念冲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使其明辨是非、正确抉择,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在价值观教育内容上,应注意和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为切入点,从而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可接受性。在教育方法上,应超越“知性论”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反对简单说教和成人化的教育方式,采取体验式、参与式为主导的教育方式,使少年儿童在体验中领会道德的意义。总之,要充分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更有实效。

 

资料来源:《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孙宏艳主编,赵霞副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5月第1版。

责编: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