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电视事业在全球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电视已经成为儿童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以CCTV少儿频道和欧美著名少儿节目为例,对儿童电视节目形态进行初探,为儿童电视节目走出困境提供对策。
1.CCTV少儿频道以及节目中的创新点
CCTV少儿频道于
《智慧树》节目是面向3-6周岁学龄前儿童的一档益智节目。节目的板块有美劳制作、木偶剧场,也有少儿生活写真和动态图书等内容。《智慧树》十分注重儿童的兴趣和心理,整个节目都是以儿童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强调儿童的参与性。《科学泡泡》是《智慧树》节目在2005年特别为小朋友增设的新板块,这一板块运用新奇的科学现象来激发小朋友的好奇心,培养孩子创新、实践的精神。《智慧小宝典》和《巧巧手》也是两个极具特色的板块。《智慧小宝典》教孩子认知形状、颜色、气味、感觉、数量等,从而增加了他们对环境的探索能力。《巧巧手》重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们在主持人的帮助下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这两个板块的设置很有对象意识,充分考虑到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此外,《智慧树》节目为了培养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协作能力,设置了《宝贝2+1》和《我创意我做主》两个板块。《宝贝2+1》是宝宝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展亲子游戏,《我创意我做主》则是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作品。
CCTV少儿频道运用直观有趣的事物给孩子们以感染力和想象力,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反映了儿童所思所想、体现了童趣,很好地把握了儿童电视节目形态的定位。
2.英国广播公司儿童频道的特色
英国广播公司儿童频道(以下简称CBBC)于2002年2月开播,它原是英国广播公司旗下的数字频道BBC选择频道上的一个少儿节目板块。自开播以来,不断成长壮大,成为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少儿频道之一。
(1)准确的目标定位。英国拥有众多的少儿频道,如迪斯尼英国频道、卡通电视网和尼克卡通频道等等,这些频道把重点都放在卡通片的制作上,因为卡通片的商业回报较高。但是CBBC从长远角度考虑,确定了为英国的孩子提供多样化电视节目的目标。CBBC的节目类型除了卡通片之外,还包括儿童影视剧、新闻、游戏和教育节目等等(唐卫彬:《国产动画:蓄力冲破洋动画的“重围”》,新华网湖北频道,2005年2月)。
(2)讲究节目的原创性。CBBC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在于节目的原创性。节目的制作者为了保护本土文化,在节目中加入大量的人文内涵,将英国经典小说改编成儿童影视剧;在节目中体现英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寻求英国民众的认同感,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3)大量的现实性节目。CBBC制作的典型的现实性节目就是《儿童新闻》,该节目每天带给小观众国内外新闻报道,是英国唯一一档日播的儿童新闻节目。
(4)与新媒体的合作。CBBC与新媒体的合作非常成功,CBBC在《儿童新闻》上开办了互动网站,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下载各种图片信息,随时随地与节目感应。CBBC充分认识到传统媒体必须要与新媒体合作,传统媒体只有利用新媒体,开发适合新媒体的内容,才能与新媒体获得双赢的发展局面。
3.美国著名儿童节目的创新点
(1)《阅读彩虹》。《阅读彩虹》是美国一档培养5-8岁儿童阅读兴趣的节目。这档节目的特色在于在教孩子们读书的过程中屏幕上没有一个单词,只是配有画外音和插图,借助电视的视听同步优势,让孩子们领略图书中的奇妙世界。节目的成功就在于制作者仔细考量了目标观众的理解力水平,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
(2)《芝麻街》。《芝麻街》是美国儿童教育节目的王牌节目,其取得成功主要是制作团队将节目制作和研究相结合。在节目制作之初,《芝麻街》的工作团队就意识到与早教专家接触的必要性,并首创了CTW(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儿童电视工作室)模式。该模式要求节目内容专家、教育学者和节目制作者在《芝麻街》项目运行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合作,然后对每集节目进行过程性评估研究,节目制作后进行总结性评估研究,检验节目内容是否达到儿童观众的收看效果(马知渊:《谈儿童电视节目的科学策划》,《电视研究》2008年第5期)正是由于这种评估和制作的紧密结合,《芝麻街》才始终秉承“传递正确和安全的信息给儿童观众”的原则。
4.儿童电视节目应该在视角、内容和风格上有所创新
儿童节目之所以深受儿童观众的喜爱,正是由于制作者在节目的视角、内容和风格上不断创新。
(1)制作者认为儿童电视节目的视角应该是儿童化的。制作者必须意识到要想了解儿童的兴趣所在,营造一个为儿童观众所认同的儿童世界。
(2)制作者认为儿童电视节目的内容应该是儿童所喜爱的。这些知名的儿童电视节目都有紧张有趣的故事、幽默的情节或者游戏环节。
(3)制作者认为节目的风格应该是独具匠心的。儿童电视节目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创新。《芝麻街》就有许多创新元素,首创了木偶和真人同台表演的形式,融合动画、喜剧、纪录片等多种风格,迎合了孩子需求的变化。
通过对CCTV少儿频道、英国广播公司儿童频道以及美国部分优秀儿童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制作出符合儿童观众审美情趣的精品节目,必须在节目的视角、内容和风格上下工夫。也就是说儿童电视节目形态不仅应该是儿童化的,而且更应该是一种包含着智慧和趣味的有灵性的特殊形态。只有这样,儿童电视节目才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注:摘编自曹洋的《儿童电视节目形态初探——以CCTV少儿频道和欧美少儿节目为例》,原载《青年记者》2010年5月。
摘编、责编: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