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团队衔接状况研究(9):做实团队工作的机制衔接

发表日期:2012-05-27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初中阶段,正处在团队组织衔接和交替发展的重要时期,正处在学校团队组织的一体化推进的关键环节,团队组织必须在这一阶段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初一强队建团,初二建团强队,初三强团带队的理念。

1.正确认识初中少先队工作

“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学少先队工作是整个少先队工作的“黄金时期”。初中生既有小学阶段的基础,又接受着中学教育,知识更丰富,对队组织性质和任务的理解更加深刻,且组织观念已经养成,各种能力明显提高,伙伴间的相互影响和集体的力量对其身心发展的作用更大,少先队组织的作用能更充分地发挥。初中少先队是共青团的后备队,做好初中少先队工作对于实现“以团带队,团队共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队员进入初中后,成人感日益明显,他们开始向往共青团,希望少先队组织能帮助、指引他们入团,由此出现了一个团前教育的最佳时期。中学少先队的团前教育为队员进步增添了新的动力,大批积极分子的涌现又为团组织的发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使中学共青团组织的建团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因此,在中学少先队工作中必须注意“三个衔接”:少年期与青年期的衔接;小学与中学的衔接;少先队组织与共青团组织的衔接。这“三个衔接”是中学少先队工作和团队组织衔接的依据和基础。

2.以活动为载体,做好团队衔接工作

进入初中之后,广大初一新生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学生,也不是少先队员了。《队章》规定:超过14周岁的学生离开少先队,因此要强调初一学生的政治面貌。我们规定,初一学生须佩戴红领巾,时刻不忘自己是少先队员。初一班主任兼任各中队辅导员。除此以外,还要做好几件事:

1)少年团校是进行团前教育的好形式。少年团校以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主讲老师,主要内容是讲共青团的性质、发展和入团前的一些准备。向往入团是中学队员的普遍愿望。因此,团前教育要面向全体,不能仅停留在少数积极分子身上,要让全体队员在离队前通过少年团校等形式,比较全面地接受一次共青团的基础知识教育。这样做,即面向全体,强化了团章教育,又满足了队员要求进步争取入团的愿望,同时也促进了团队的紧密衔接,因为少年团校也是以团带队的重要阵地。

2)做好退队仪式。初一年级少先队员面临离队,他们具有较强的组织归属感,要顺应队员组织心理的变化,因势利导把离队教育、团前教育、推优入团和发展新团员的组织工作有机结合,使团队组织教育紧密衔接。开展“告别少先队、迈向共青团”退队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按照少先队会的程序进行,有出旗、敬礼、唱队歌等程序,首先表彰优秀少先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并确定为新团员发展对象。优秀少先队员代表讲话,表达自己离开少先队的依依不舍和对共青团组织的向往。共青团总支书记讲话,希望同学们能够尽快加入到共青团的组织中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最后将自己的红领巾珍藏起来。对于接下来已经离开少先队,又没有加入共青团组织的学生,他们将游离于团队之外,我们积极组织他们加入学校的三大社团组织,在那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成立“入团积极分子”组织。让团员、队员在群体互动中,共同成长。以“入团积极分子”和社团成员来达到对已退队学生的最大覆盖。

总之,共青团的工作充满了挑战性,我们必须不断的更新理念,在实践中摸索工作经验。相信有学校党支部与上级团委的坚强领导、全校师生的精诚团结,我校的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资料来源:互联网“太仓市教育信息网”(www.tcedu.com.cn)。本文有删节及改动。

摘编、责编: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