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研究(1):“有温暖的家”和“有知心朋友”是最重要的幸福

发表日期:2012-06-20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201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559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分别在广东、福建、山东、广西、吉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贵州等10个省的46个区县184所中小学(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发放问卷,了解少年儿童的发展状况。而且,1999年和2005年课题组也曾在相同的区县发放了相同的问卷(每次问卷仅根据情况稍作修订),本次研究对少年儿童的心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消费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调研。本文将对比三次调查的结果分析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发展状况。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的看法。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他们的价值观最能体现少年儿童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看法、态度,也是导致少年儿童行为各异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代表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虽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但是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对人们的价值观无疑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深刻影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荡与迷惘、冲突与裂变。与此相联系,当代少年儿童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状况。从总体上看,2010年中国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既没有达到社会的高预期,也没有太大的偏移,它按照社会的价值导向正常地向前发展,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

在幸福观上,大多数少年儿童既注重个人幸福也希望为社会做贡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所下降。在道德观上,以“善良”、“诚实”、“勇敢”为代表的传统道德价值依然得到了当代少年儿童的高度认同,同时他们也看重社会提倡的现代价值,如“自信”、“责任感”等。在生态观上,当代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日趋增强。在群己观上,一方面少年儿童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的,在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上,集体取向的价值观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肯定;另一方面,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少年儿童的价值选择则更趋于现实,个体取向的价值观呈现出一定的增强之势。总而言之,当代少年儿童的价值观中隐含着某种矛盾和张力,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在交融中共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冲突中并进,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在交织中并存。

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的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幸福是古今中外的哲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追求幸福也是人们社会生活永恒的主题。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各有不同。当前,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社会组织的多元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从而引起幸福观的多元化。幸福观的多元化是社会处于显著变化中的必然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具体表现。当代少年儿童幸福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是社会变革状况在少年儿童幸福思想中的反映。“2010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少年儿童的人生幸福观是正确的、积极的,他们注重个人小幸福,“有温暖的家”和“有知心的朋友”构成了当代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主要目标取向,身体健康和快乐也是少年儿童感觉幸福的重要因素。同时,他们也希望为社会做贡献。

从总体上来看,少年儿童最普遍认可的两项幸福指标是:“有温暖的家”和“有知心朋友”,分别占58.6%38.5%;认同度较高的两项人生幸福指标是“为社会做贡献”、“健康”,占24.3%21.4%;比较认同的两项人生幸福指标是“快乐”、“自由自在”,分别占17.4%7.9%;认同度较低的是“受到尊重”、“事业成功”,两者均占7.7%;认同度最低的是“有钱”、“有权有势”、“享受”,分别占2.1%0.6%0.9%。由此可见,虽然少年儿童的幸福取向具有多元性,但是“有温暖的家”和“有知心朋友”仍是他们公认的最重要的幸福指标(见图1)。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少年儿童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情感上都尚未独立,在经济上,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还依赖家庭的供给;在情感上,他们还处于情感的哺乳期,除了学校生活之外,他们大部分的时间还是与家人相处,对家人也有很多的依恋,因此,温暖的家庭能给少年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从而成为他们最坚实的物质和精神支撑,也成为他们十分重视的幸福来源。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时,接下来就是人们对归属与爱的需要——对亲情、友情和归属感的需要。在马斯洛的视域里,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给人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就是幸福。从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看到,对亲情和友情的需要是处在同一个层次中的,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少年儿童最普遍认可的幸福指标是“有温暖的家”和“有知心朋友”是相一致的。

 

 

1:少年儿童对“你认为人的最大幸福是”的看法(%

 

注:摘编自《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主编孙宏艳,副主编赵霞,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5月版;原文作者杨雪翠,本文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摘编、责编: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所少年儿童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