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儿童的财富状况与理财教育研究(9):我国城市儿童财富的支配与管理现状

发表日期:2011-11-06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本次理财教育现状调查发现中国城市儿童的个人财富主要由本人和其父母共同支配,其中数额较大的部分,比如个人积蓄、压岁钱之类,更多是由父母管理和支配,而数额较小的部分,如零花钱,主要由本人管理和支配;多数儿童感觉到零花钱够用而有余,但处理零花钱方式较为简单,理财意识淡薄。  

1.大多数儿童的个人积蓄由父母管理

对家长的调查显示,对于儿童的积蓄,18.8%的家长以孩子的名义存起来,交由孩子自己保管,其他81.2%的家长则会以不同的方式代为管理或者完全支配孩子的积蓄,其中,51.4%以孩子的名义存起来,但是由家长保管;23.5%会向孩子说明钱属于孩子,但实际是由家长支配;6.3%会将孩子的积蓄完全归家长支配。

2.大多数儿童的压岁钱由父母支配

调查显示,18.2%的儿童的压岁钱由自己支配,37.0%需要与父母商量后才可以使用,25.1%由父母用来为孩子购买保险、基金等,19.7%完全由父母用于其他用途。这说明大多数儿童对于自己的压岁钱并没有支配的权利,它只是名义上属于儿童,儿童的压岁钱成为家长理财的重要手段。

在对学生进行的访谈中也印证了调查中的发现。

当问到学生自己的压岁钱如何管理时,他们的回答如下:

学生A:自己的压岁钱过年的时候由妈妈保管,过完年后要回来自己花。

学生B:压岁钱和零花钱不一样,家长不让花,存在银行卡里的。

学生C:我拿到压岁钱就给妈妈了。妈妈怕我弄丢了,我自己也就不再过问了。 

学生D:我妈妈给我办了一张银行卡,把压岁钱都存在卡里了。

学生E:我的压岁钱我爸爸给我存起来了,他说给我以后长大买书使。

学生FF:我把钱存在银行里,等到妈妈过生日或者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再花,平时银行卡都是我自己保管。

学生G:我的压岁钱一般都是我妈独吞了,因为很多时候我妈要用。

学生H:我的压岁钱存在银行里,卡是妈妈拿着。

这是一所学校的一个访谈小组的学的回答,8名学生只有两名对于自己的压岁钱有使用的权利,其他人的压岁钱的管理权都在父母手里,孩子并没有使用与支配权。

日本学者进行的一份中日韩越四国调查显示了同样的结论。他们的调查发现与日本、韩国和越南相比,中国孩子的零花钱虽然比较多,特别是压岁钱有很大数额的进账,但是这些钱的使用通常要由家长指导支配,最后多数用在学费、书本费等方面。而与此相比,零花钱在日本完全都由孩子自己支配,学费等费用则是家长应当承担的支出。日本、韩国家长虽然严格控制子女零花钱的数额,但是一旦给出就不会对零花钱的使用过多干涉,让孩子自主安排零花钱,家长把零花钱的使用视为培养孩子理财意识的途径。日本学者表示在其他三国,家长给子女零花钱的方式都比较固定,而中国家长就显得较随意:既有可能定时定量地给,也可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而额外增加(《中日韩越四国调查:中国孩子零花钱最多》,《家庭与家教》20047期)。

在给孩子零花钱方式上的不同,同样显示出了中国家长对于孩子理财教育的缺乏。如果父母定期给孩子零花钱,实际上会提高孩子对于零花钱的掌控性。因为孩子对于零花钱会有更多的计划性,知道什么时候父母会给自己零花钱,会给多少,孩子就可以做出自己对于零花钱的使用计划,对于零花钱的使用的支配性也就更高。比如,儿童可以计划买一个价格高一点的东西。但是如果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是不定期地给,或是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一事一批准地给,就意味着孩子对于零花钱的掌控性很小,每一次使用完了,都要向家长报告。这种方式相当于财政支出的一事一报,而定期给孩子零花钱,相当于按照预算支付,在预算之内,孩子就有自主权。两种方式相比较,后一种方式孩子的自主权更大,也更能体现出零花钱对于孩子理财能力的教育培养功能。

美国某杂志针对9-14岁读者的调查指出,有固定零花钱的小孩储蓄较多,花钱也比较理智,对钱的感受也较快乐。因为孩子有了权利,有了主动权,才有了主动性,有了责任感。

3.儿童支配压岁钱的方式和自由度存在年龄和地区差异

本次理财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在压岁钱的支配方式上,不同儿童群体之间存在差异。

首先,年龄越大的儿童由自己支配的比例越高,年龄越小的儿童由父母支配的比例越高。调查显示,压岁钱完全由自己支配的百分比在五年级为20.3%,四年级为18.8%,三年级为15.3%,五年级高出三年级5个百分点;在三年级儿童中,跟父母商量后才能使用压岁钱的百分比为40.3%,四年级为36.5%,五年级为34.2%,三年级高出五年级6.1个百分点。这体现出了儿童对压岁钱的自我支配权不断增大。这也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增强,父母会逐渐给孩子提供更大的支配压岁钱的自由空间。

其次,不同城市的儿童在压岁钱的支配自由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本次调查的10个城市中,儿童自己支配压岁钱的百分比最高的是郑州,达到24.2%,高出总体6个百分点,高出最低的上海11个百分点;需要同父母商量后才能使用的比例相对较高的是成都和广州,百分比分别是44.6%44.3%,在总体7个百分点之上,比最低的合肥高16个百分点还多;父母用压岁钱为孩子买保险等金融产品比例相对较高的是上海和合肥,百分比分别是32.4%31.2%,高出总体7个多百分点,比最低的成都高出15个百分点以上;被父母挪着他用的比例相对较高的是合肥、大连、北京、哈尔滨和西安,百分比分别是23.8%23.4%22.6%21.4%21.4%,在最低的广州12百分点之上。这表明,在多数城市,父母对孩子压岁钱控制较强,留给孩子自由支配的空间相对较小。

4.大多数家长会经常过问儿童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94.7%的家长会过问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其中32.1%偶尔会问起,32.1%经常会问,30.5%一直都会问,而不同学历、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域的家长之间差异甚微。由此可见,大多数家长会对孩子零花钱的使用给予了一定程度关注和监管。

 

注:摘编自201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银行联合进行的“中国城市儿童理财教育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责任编辑:刘秀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