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研究(1):中国传统家训研究总体状况

发表日期:2011-11-06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百科全书。传统家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但关于我国传统家训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相关著作直到8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至今为止,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家训的辑录著述,多是从史书、典籍中爬梳钩沉,再现前人家训的内容,并对其加以汇编、注释。如史孝贵编著的《历代家训选注》(1988)、谢宝耿编著的《中国家训精华》(1997)、陆林主编的《中华家训》(2000)、喻岳衡《历代名人家训》(2002)等40余种,其中收集资料最为全面的是翟博的《中国家训经典》(2002)。这些书籍在内容、形式上大同小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为读者了解家训及史学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方便。其二,家训的研究专著,此类书籍已经开始从治史角度对家训进行理论性的研究,目前数量仍较为有限,共有徐少锦,陈延斌的《中国家训史》(2003)、王长金的《传统家训思想通论》(2006)、刘光明的《〈颜氏家训〉语法研究》(2006)三部。其中《中国家训史》可谓影响最大,堪称家训研究的集大成者,在家训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相比之下,有关中国传统家训的研究论文则出现较早,数量也较多,据此笔者选取19792008年间发表的论文,尝试探讨30年来传统家训研究的发展轨迹。

1.相关论文数量

笔者以家训为主题检索词,搜索了CNKI中收录的1979年至200830年间有关中国传统家训研究的论文。据不完全统计,符合要求的论文共计273篇。其中,硕博士论文49篇,占论文总数的17.95%,其它论文224篇,占论文总数的82.05%

依据家训研究论文的数量增长情况,拟将30年按年代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含1979年),相关家训研究的论文共计12篇,此期正是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传统家训的研究还未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的变化,许多新因素都对家庭产生了影响,越来越多家庭问题的出现使得一些研究者把研究目光转移到传统家训上,希望能够借鉴其中的优良传统为现在所用,因此该阶段家训研究有了一定发展,论文数量增至46篇。进入21世纪,伴随人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此期家训研究受到更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论文数量呈现激增态势,共计215篇。由此可见,我国传统家训研究正沿着一条向上的方向稳步发展,这一趋势与我国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和史学研究的发展相一致。

2.相关论文的主要关注点

就研究形式而言,家训研究论文大致可分为通论性的论文和个案研究论文两类。通论的论文是研究者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家训的。个案研究的论文则主要是针对我国家训中比较著名的某一篇或者某一历史时期、某一人物的家训情况来分析论述。

具体言之,学者们比较关注和研究最多的主题内容主要有:《颜氏家训》、通论、家训的现代启示与意义、唐宋家训、曾国藩家训、魏晋南北朝家训等诸多方面。

 

注:摘编自王帅的《中国传统家训研究30年》,原文发表于《中国家庭教育》2009年第2期。

摘编、责编:洪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