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独生子女第二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独二代”,在教育上教育要警惕三大误区,第一个误区是独生子女隔代抚养成风忽视亲子依恋情感;第二个误区是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忽视因性施教;第三个误区是独生子女家庭重智轻德忽视良好习惯培养。
1.独生子女隔代抚养成风忽视亲子依恋情感
在许多城市家庭中,祖辈挑起养育“第三代”的重任,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专家乐善耀认为,城市隔代教养比例不断攀升,和近年来城市家庭“独生父母”现象有关。随着“70后”、“80后”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他们已成为我国第一代“独生父母”,家庭教育也随之进入“独二代”时代。在“四二一”(四个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中,孙辈数量减少,物以稀为贵,双方老人纷纷将照顾这唯一的“希望”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不少“独二代”家庭里,第三代日夜均由祖辈照顾,年轻父母参与不多,有的甚至不参与。这些“独生父母”从小到大事事由父母包办,如今索性把教育子女的任务也全权交给祖辈;而祖辈家长也习惯性地包揽本该由年轻父母自己承担的子女教育责任。
2.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忽视因性施教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9年8月,重庆、济南等地出现了剖腹产的高峰,因为“年满6岁才能入小学”的年龄限制,急煞了那些在9月临产的孕妇——为了让孩子不超龄读书,妈妈们争先恐后赶在8月剖腹产。
在讨论儿童发展的时候,父母们往往希望孩子尽早入学以求抢占先机,同时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超过同龄人,却很少考虑孩子本身发展的可能性。这里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想让孩子尽可能早入学,想尽一切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这对于男孩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其结果很可能成为酿成摧残男孩的悲剧。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从上学开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许多。然而人们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男孩甚至连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字更加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
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仍落后于女孩。想想看,当同样年龄的男孩和女孩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话时,谁能理解得更多?谁又能做出更正确的反应呢?
正是基于对男孩发育迟于女孩的发现,有些国家已经在尝试让男孩晚一年上学,甚至认为这是给男孩最好的礼物。当然,男孩发育暂时落后是一个特点不是缺点,然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和以望子成龙与溺爱为特征的家庭教育,正在导致男孩节节败退。
3.独生子女家庭重智轻德忽视良好习惯培养
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心理学大会上,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
我一向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育专
谈到道德的时候,许多人会觉得是说人的觉悟水平,可在
对于“独二代”的教育,我认为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这也是我们坚持做10年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的深刻结论。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
注:摘编自孙云晓的《“独二代”教育要警惕三大误区 》一文,原文发表于《少年儿童研究(理论版)》2010年第11期。
摘编、责编:张纯颖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