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研究(5):父亲与母亲在亲子沟通中的差异——亲子交流现状调查之三

发表日期:2011-02-21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1.与父亲相比,家庭中母亲与孩子的沟通更加频繁

67%的父亲平均每天与子女交流的时间是1小时以下,2小时以上的仅为6.5%;而17%的母亲平均每天有2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子女聊天、谈话或一起做一些事情(约为父亲的3倍),而交流时间少于1小时的母亲仅有48%,是父亲的72%)。而且母亲与子女的面对面交流(90%)比父亲高了10%

餐桌是亲子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母亲与孩子一起吃晚餐的次数要多于父亲。根据调查,58.1%的母亲在调查前一周与孩子一起吃晚餐的次数在6次以上(含6次),达到同样次数的父亲仅为母亲的一半(28.9%);而只有16.2%的母亲每周与子女共餐的次数在2次以下,同样次数的父亲(32.4%)却是母亲的一倍。

2.在与孩子进行交谈时,母亲能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谈话时,71.5%的母亲能够把一半或以上的时间留给孩子,自己说的多、孩子说的少的母亲仅占28.5%。而43%的父亲在与孩子谈话时自己说的多,至少能够保证自己和孩子有相等的交流时间的父亲(57.2%)比母亲少了约15%

3.子女与母亲沟通的主动性也更高

75.6%的母亲认为子女会主动跟她交流,而只有59%的父亲不担心子女沟通的主动性问题。虽然母亲和子女的互动更多,两者之间的冲突也更多。母亲比父亲更容易对孩子发脾气,24.2%的母亲经常对孩子发脾气,3.5%的母亲从未对孩子发过脾气;而经常发脾气的父亲(13.4%)约为母亲的一半,从未发脾气的父亲却是母亲的一倍左右(6.8%)。孩子对母亲发脾气的频率也高于对父亲发脾气的频率。20.8%的孩子经常对母亲发脾气,而只有11.9%的孩子经常对父亲发脾气;相反,从未对母亲发过脾气的孩子占7.4%,而从未对父亲发过脾气的孩子达到17.2%

4.从沟通的效果来看,母亲更加肯定她与子女间的互动

82.3%的母亲认为至少有些了解自己的孩子,32.2%的母亲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孩子,而只有77.6%的父亲承认自己至少有些了解孩子,有信心肯定自己非常了解孩子的父亲仅为24.1%。因此,母亲对于亲子间互动的满意度更高。49.5%的母亲表示满意与子女之间的沟通,而只有41.7%的父亲达到了同样的满意度;相反,表示对自己与子女间的沟通不满意的母亲(23.4%)比父亲(27.7%)少4.3%

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中,绝大多数都采用正面积极的方式,以表扬为主。在沟通中,父母都注重子女责任心和主动性的培养,72%左右的父母要求孩子分担家务,92.2%的父母在做出与孩子有关的决定时会注意征询孩子的意见,74.5%的父母在勉强孩子做一件他/她不想做的事情时更倾向于通过说服或利诱保证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命令孩子去做。但是母亲比父亲更加关注孩子的主动性,母亲(67%)在做出与孩子有关的决定时会更加经常性的征询孩子的意见(父亲为58.5%)。即使在要求孩子做一件她/他不想做的事情时,更多的母亲也会选择利诱(17%,父亲为12.8%)而不是命令(20.9%,父亲为26.3%)。

5.父亲更理性,母亲更情绪化

当孩子做出一些不当行为时,如,对父母大喊大叫或说脏话,或出现一些沟通障碍时,父亲更加倾向于理性的处理问题,更加耐心,也更为尊重孩子;而母亲在处理问题时受情绪影响更多,更加感性,也更可能出现不当行为。31.6%的父亲有耐心在孩子大喊大叫或说脏话时讲道理,而只有22.9%的母亲能够这么做;相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予理睬的母亲(13.4%)多于父亲(5.5%)。而且相对于父亲(63.2%)来说,更多的母亲曾经打过孩子(71.3%)。当父母与子女间出现沟通障碍时,偷看孩子的日记或信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不仅不能有效地使交流更加顺畅,而且很可能会加剧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但是有42%的母亲曾经偷看过子女的信件或日记,而曾经这么做的父亲仅有32%。当然,这也显示出母亲对与孩子的沟通焦虑感更深,更可能采用非理性行为。

6.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不同

从父母与子女对话题的偏好来看,不仅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显著的不同,而且父母之间对于话题也有不同的偏好。喜欢与孩子闲聊的母亲(22.2%)多于父亲(14.5%)。母亲对于学校生活、与人交往方面比父亲更加关心。分别有46.1%53.1%13.7%63.1%的母亲表示非常愿意与孩子讨论学校活动、与老师、同学、朋友甚至异性的交往、或为人处世,而所对应的父亲的比例仅为32.3%31.7%7.8%58.6%。而父亲对孩子的未来更加关注(父亲47.1%,母亲39.4%);对子女道德方面的要求也高于母亲,会因为失礼和撒谎打孩子的父亲(64.8%)多于母亲(54.2%)。另一方面,孩子喜欢与母亲聊的话题跟母亲一致,孩子也更愿意告知母亲在学校的情况并与之探讨与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为人处世方面的事,而对父亲,孩子更愿意谈一些爱好方面话题。

注:摘编自《中国亲子交流现状调查报告》(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谐家庭基金发布)

http://wenku.baidu.com/view/0ff42668a45177232f60a2e5.html

 

摘编、责编:刘秀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