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和家庭教育研究的多学科综合性质,可以运用多种方法研究,理论思辨、经验总结、文献分析、调查分析、实验研究、个案研究都是家庭教育研究的传统方法,这些在我们检索的《教育研究》、《心理科学》等六种期刊和海峡两岸家教研讨会《论文集》和华东师大网上《家庭教育研究》索引上都可以看到,其中调查分析的117篇、理论思辨的111篇,分别占到总成果篇数的39.9%和37.9%,文献分析法以37篇居于第三位,但是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的偏少,个案研究的就更少。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系统方法、焦点访谈、行动研究等新的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在我们收集到的六种期刊和另外两种信息源中反映的却不多,系统方法有4篇、焦点访谈有2篇,用行动研究方法研究家庭教育的成果一篇也没有。这里仍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文章运用了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笔者根据其各种研究方法在该文章中的重要程度将其中的两种主要方法各算作一篇,故按照研究方法统计出来的成果篇数稍多于刊物(含论文集、网络)实际发表的篇数。见下表。
表:家庭教育研究方法分布统计
研究方法 刊名篇数 |
理论 思辨 |
经验 总结 |
比较 研究 |
历 史 研 究 |
文献 分析 |
实验 研究 |
调查 分析 |
系统 方法 |
焦点 访谈 |
个案 研究 |
其他 方法 |
|
《教育研究》17篇 |
8 |
1 |
1 |
1 |
5 |
2 |
4 |
2 |
|
1 |
|
|
《教育理论与实践》17篇 |
9 |
1 |
2 |
|
6 |
|
4 |
|
|
|
|
|
《心理科学》32篇 |
1 |
|
2 |
|
3 |
2 |
26 |
|
|
|
|
|
《心理发展与教育》42篇 |
6 |
|
2 |
|
5 |
1 |
34 |
|
|
1 |
2 |
|
《社会学研究》7篇 |
1 |
|
2 |
|
|
|
2 |
|
2 |
|
|
|
《社会》70篇 |
35 |
8 |
2 |
12 |
|
|
15 |
|
|
6 |
3 |
|
两岸家教研讨会大陆作者79篇 |
34 |
8 |
2 |
|
|
9 |
23 |
1 |
|
2 |
2 |
|
华东师大网上《家庭教育研究》索引39篇 |
16 |
|
2 |
2 |
4 |
|
9 |
1 |
|
3 |
2 |
|
分类合计篇数及所占百分比 |
111 37.9% |
16 5.5% |
16 5.5% |
5 1.7% |
37 12.6% |
14 4.8% |
117 39.9% |
4 1.4% |
2 0.7% |
12 4.0% |
9 3.1% |
|
1.关于理论思辨的研究方法
理论思辨的特点就是通过逻辑思维,提倡或者批驳某些观点、理论,这在教育学、社会学中运用的非常普遍,心理学这方面的成果不多。教育学运用理论思辨的代表性成果有赵忠心的《21世纪家长应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文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年轻一代素质的新要求,指出当代家长必须重视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重视培养孩子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竞争能力、重视培养孩子分辨是非善恶和抵制腐蚀的能力、重视培养孩子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张声远的《家庭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虽然篇幅不长,却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深刻思考,文章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家庭生活环境的特点的结合中推论当今家庭教育的重点,既揭示了家庭教育的一般特点,又反映了我国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向。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刘建榕等的《<颜氏家训.教子>的家庭教育心理学思想探析》根据作者对于该文的理解,从家庭教养观念、教养方式、因材施教、惩罚方式阐述了《颜氏家训.教子》的基本观点,最后作者还指出了该文的历史局限性和对于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意义;王坚红的《亲子关系研究模式的结构分析》根据社会生态学的观点,把亲子关系建立在一定的家庭社会环境之中,而家庭又包括在家庭内外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提出了非互相作用性、单向作用型、双向作用型、三方交互作用型等六种结构模型。社会学研究中运用理论思辨的论文较多,田晓虹的《前期亲子互动中的亲代素质》回顾了建国以来亲代素质的历史发展,分析了目前新一代家长的文化、道德和心理素质现状,指出当前亲子互动中出现的期望过高、从众行为、重智轻德等问题,描述了面向未来的代际关系的变化趋势,孙艳艳等的《家庭文明与青少年越轨》首先分析了家庭文明程度与青少年越轨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构建家庭文明是有效预防青少年越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然后从信守婚姻承诺、启动家长学校、改善家庭关系、净化家庭环境等方面论证了构建家庭文明的措施。
2.关于调查研究的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的特点是深入实际,获取事实材料和提出对策,这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中运用的都比较多。在教育学的调查分析成果中,乐善耀的《上海市学习型家庭观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首先论述了学习型家庭的内涵和要素,然后说明了该项调研的对象、内容,接着根据调查的统计结果,描述了上海家长对学习型家长的认识,分析了影响家长观念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居住形态等因素,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设学习型家庭的建议;戴玉红等的《广州妇女婚姻满意度及教养子女行为的研究》采用台湾嘉义大学使用和检验过的结构问卷,对广州市20-60岁的753位妇女(有子女的母亲)进行了调查,问卷分析既对所有被试在各个问题上的答案进行归纳概括,还注意对不同类别的妇女(如各年龄组、不同职业类型、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等)进行差异比较,较为全面和深入地报告了调查结果。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俞国良的《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根据学习不良儿童和学习一般儿童的入组标准,从2308名10-15岁儿童中抽取429人,按5个年级编成小组实施问卷调查,了解了被试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和被试的社会性发展,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了学习一般儿童家庭心理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等结论;在社会学的调查研究中,关颖的《明天,谁替“抱大的一代”干家务?》,根据“中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课题”的资料,逐一分析了当前儿童少年缺乏家务劳动习惯的种种表现,指出孩子门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家长教育观念不当造成的,报告还说明了孩童时代缺乏家务劳动的严重后果;风笑天的《论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特征》和《偏见与现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也都是调查研究之作。
3.关于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的特点是在大量文献基础上有所概括或有所推论,在我国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家庭教育研究中运用的比较普遍,心理学也有少量专门的文献分析。在教育学的研究中,赵忠心的《恽代英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一篇典型的文献分析作品,该文运用历史背景知识和有关家庭教育原理对恽代英的《家庭教育论》进行了对角度的分析,概括出了恽代英关于“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优势”、“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原则”等思想精华;宗秋荣的《1998年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不仅对会议论文和大会发言进行了概括,还对比了两岸学者在家庭教育概念和内容上的不同理解,介绍了台湾近年推展家庭教育的情况。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许多文章开头都用一定篇幅简述理论发展或研究方法演进,如雷雳等的《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就用了将近两页的篇幅叙述相关理论研究的演进,将演进概括为亲子关系研究的单一静态模型、亲子关系研究的人-环境模型、亲子关系研究的过程-人-环境模型、亲子关系研究的生态系统模型;张璐文等的《青春期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整与亲子关系》根据作者掌握的几十份外文资料,归纳了西方教育心理学者所提出的父母教养类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还介绍了他们提出的青春期父母教育方式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在社会学的研究中,朱月潭的《离婚之于孩子是“重感冒”吗?》引用多位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说明离婚对于父母来说也许是矛盾的解决,但对于孩子来说确实是严重的打击,给孩子造成了多种多样的伤害,家长们决不可忽视孩子所受到的伤害。另外,岳庆平的《传统家庭伦理与家庭教育》、刘棕粤的《家庭教育的“物理环境法”》都是运用文献法的成功之作。
注:摘编自骆风的《我国多学科家庭教育研究的分析比较》一文,原文发表于《中国家庭教育》2007年第3期。
摘编、责编:洪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