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 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青少年同一感的发展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发展同一感。在青春期的初始阶段, 青少年就通过与母亲、父亲、同性朋友、异性朋友和其他人的关系而形成对于自我的感知,并且这种感知作为一种自我展示的社会化的功能而不断发展。异性交往在青少年的同一感发展中主要通过两种作用方式产生影响:
第一,异性交往有利于他们建立清晰的自我感知。在与同龄人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他们不仅仅简单地拥有一个自我概念,而是拥有多个不同的自我概念,它们分别是在与一般的同伴群体、亲密朋友和异性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与异性交往比较积极、健康(水平高)的青少年,相对于那些与异性交往不成功(水平低)的青少年,对于自身的交往能力有更清晰的感知,并且具有更强的自信,会认为自己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或魅力。
第二,异性交往及其自我概念能够影响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因为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概念与众多其它自我概念相关,如身体外表及同伴接纳方面,这些不同方面的自我概念综合作用决定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此外,异性交往对自我表现、道德价值、合法的同一感选择、职业准备以及一系列社会角色比如性别角色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2.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异性交往,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反之,缺乏异性交往会导致适应不良,引起性心理扭曲、性变态等问题。在子女比较多的年代,青少年在兄弟姐妹中自然地交往,仿佛无师自通,很容易得到了与异性交往的经验。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本来没有兄弟姐妹,缺少与异性交往的机会,与同学伙伴的交往其实恰恰可以代替兄弟姐妹间的交往。许多独生子女从小与异性接触很少,进入青春期后,就很可能出现对异性的特殊敏感,在与异性交往中也容易遇到困难。这样他们便很容易走向只关注自己、封闭自己的极端。当他们发现自己有某些不如他人之处,便产生自卑、嫉妒、自暴自弃的心理。这会更加妨碍与异性的交往,结果还可能因此而患上异性恐怖症或成为性心理变态的隐患。因此,正常的异性交往则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
研究者还认为,青少年异性交往有利于个性的完善。因为异性交往能否成功,常常反映出个人的个性品质的优劣。青少年在交往中能够自动发现性格弱点,并以对方为参照加以改善,从而使自己的个性更加完善。多方面的交往才会使自己的个性更加丰富。交往如果仅限于同性,人心理的发展往往是狭隘的。尤其青春期是人的个性养成阶段,男生可以从女生那里感觉到娴静、温柔,克服自己的粗野;女生可以从男生的坚毅、果敢中消除自己的娇气与做作。
3.增进青少年间的友谊,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奠定基础
健康的异性交往,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友范围,使他们友谊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同性同学的狭小圈子;同时,青少年通过异性交往,从对方身上学到的优点又能够迁移到他们与同性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因此异性交往对于发展青少年友谊的广度和深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长远眼光来看,正如只有在行车走路中才能真正学会遵守交通法规一样,青少年也必须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切实掌握交往的科学规则。通过与异性同学的交往,积累与异性合理交往的经验,并且逐渐学会进行比较与鉴别,掌握友谊与爱情的区别,从而才能够更稳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这样,也会促使他们将来更认真地择偶,为以后完满的婚姻生活做好准备。
4.促进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与异性同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青少年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经常和异性同伴在一起,青少年能锻炼自己和异性交流的能力,特别是语言技巧。与异性同伴关系良好的青少年能够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比较友好和喜爱交际。
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能使青少年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社会测量研究表明,具有良好异性同伴关系的青少年易表现出友好、谦虚的品质和低焦虑,能顺利适应环境。此外,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还有利于青少年社会价值的获得。
5.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综合相关研究,心理学家将青少年异性交往所带来的有利方面归为八条: (1)带来稳定感;(2)使之度过快乐的时光;(3)使之获得与别人友好相处的经验;(4)使宽容大度和理解力得到发展;(5)得到掌握社会技术的机会;(6)得到批评他人和受到他人批评的机会;(7)提供了解异性的经验;(8)培养诚实的道德观。
日本大阪教育大学所做的一份中学生异性交际的调查结果显示,女初中生认为异性交往有如下好处:(1)增加对异性的了解;(2)感到快乐;(3)可以谈论和女孩无法交谈的事情,可以听到和女孩不同的意见;(4)学习上得到帮助;(5)可以更加了解自己;(6)会对什么事情都感到美好。
而男初中生认为通过异性交往,可以:(1)增加对女性的了解;(2)变得天天充满生气,并感到快乐;(3)相互间能无话不谈,也能诉说苦恼;(4)变得乐于和异性进行交谈;(5)会增加朋友,变得开朗起来。显然,这些结论同前述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因此,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研究,能够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采取相关措施预防与矫正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提高异性交往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为更好地发挥异性交往对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特有功能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注:摘编自王磊的《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原载《心理科学》2004年第27期。
摘编、责编:弓立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