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专题研究(4):国内外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的研究

发表日期:2010-10-24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1.国内的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

1)“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要求在家校合作中,各种活动都围绕学校展开。此模式包括建立家庭中心、学校家庭教育辅导、招募家长志愿者、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家庭学校研讨会等。此模式适应于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家庭和孩子,其中孩子年龄越小家庭参与程度越高。

2)“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要求在家校合作中,各种活动是围绕家庭展开。此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和社区家长教育、建立社区家长与儿童发展中心、开展家庭学习活动、家访等。此模式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深入的教育和辅导,但需要较大的资源投入。

3)家校互动创建学习型家庭。2003年山东青岛市长阳路小学开展家校合作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此活动主要从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家长对学习型家庭的理解;颁布实施《长阳路小学学习型家庭刨建标准》和《长阳路小学创建学习型家庭评估自测表》;在实施阶段,班主任充分发挥指导性,帮助家长学习和掌握技巧、提高能力建立有自家特色的学习型家庭。

4)开展“家校互动和谐”活动。成都锦江区开展了中小学“家校互动和谐”的教育实验。此活动也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全区14所学校的家校合作现状;在各学校开展各种活动。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比如,家访的形式包括研究式家访、互助式家访、谈心式家访;家长会则家长、学生、专家一起参加;尝试较新的家校合作方式。比如,家长沙龙、亲子运动会,小区文化节,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成立家长委员会等。

2.国外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研究

1)日本的PTA项目。PTA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父母与教师联合会)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被引进H本。PTA在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促进青少年发展中作用巨大。其基本单位是班级,由家长自荐或推举产生委员,与班主任共同组成班级PTA。各班级的PTA委员组成学校PTA。学校PTA分成各种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学生的公益活动、野营、监督学校设施的使用、对学校工作提出建议并对儿童在社区中活动进行组织和监督等。

2)美国的Mega Skill项目。Mega Skill项目成立于1964年,是一个由“家庭—学校”研究会(Home and School Institute)建立的教师培训项目。它的任务是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来促进孩子获得学业上的高成就。参加项目的家长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进步,同时在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关系得到有效加强和改善。参与项目几乎免费,每次一般需要15-20分钟。

3)国学校发展项目(SDP)。该项目由詹姆斯·克莫在1968年始建于康涅狄格新港的两所初级学校,通过促进家校关系推进学生学业成功。学校董事会负责制定计划,学校发展团队负起代表家长、教师、管理者和学校支持者的责任来推进家校合作,家长被要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设立专门的家校协调者沟通学校与社区。SDP项目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家长辅导培训、教师培训、学校管理者培训、建立学校和州政府教育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电话培训。

4)美国家庭与学校同在项目(Families and Schools Together)。“家庭与学校同在项目”(FT)在1988年成立于威斯康星的麦迪森,它的主要目的是联合初级学校、心理健康机构、预防药品滥用机构与家庭进行合作以预防药品滥用。它的主要目标是:第一,改善家庭关系帮助家长成为孩子消极行为的首要预防者并提高家庭的整体机能;第二,帮助学生提高在校行为表现防止学生承受过度的校园失败;第三,加强家庭与治疗机构的联系,帮助孩子和家庭了解关于药品的相关知识来预防各种麻醉药品的滥用;第四,加强对高危儿童父母的支持,提高家庭对社区设施资源的利用率。

5)美国教师帮助家长参与学校作业项目。1987年约翰斯·霍普金斯(JHU)大学的爱波斯坦提出了初级教育中的“教师帮助家长参与学校作业”项目(Teachers Involve Parent in SchoolworkTIPS)。TIPS项目的目标包括:第一,提高家长对孩子作业的了解;第二,提高家长对孩子在家庭中学习活动的参与度;第三,增强孩子向家长表达学校所发生事件的能力与愿望,并帮助其提高表达频度;第四,提高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TIPS项目定期召开学校和家庭交流会,讨论语言艺术、科学、健康、数学等主题。

 

注:摘编自刘衍玲、臧原、张大均的《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一文,原文发表于《心理科学》2007年第2期。

摘编、责编:洪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