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专题研究(3):家校合作的时代意义

发表日期:2010-10-24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使得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少年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所能完成的,学校只有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与学生家庭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家校合作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是指家庭和学校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互助活动。家校合作不仅对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小学管理的现代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对少年儿童的培养,特别是中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尤其重要。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处于形成阶段,自控力较差,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家校合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少年儿童创造优良的生存和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

2.家校合作能够提高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家校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教育素质的过程。对于家长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家长的教育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个性特征会不断发生变化,家长就要及时更新教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难免会对采取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产生困惑,从而向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学习,或通过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家长通过不断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交流,自身的教育素质便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家校合作也是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途径。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教育工作者能够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时也能从家长身上学习到很多宝贵的教育经验,特别是有些家长本身就是教育相关方面的专家,向这些家长学习,对于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家校合作本身就具有促使教育工作者提高专业技能的激励作用。

3.家校合作能对中小学管理的现代化产生推动作用

兰根布伦纳(M. R. Langenbrunner)和索恩伯格(K. R. Thornburg)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家长角色分为3类,即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包括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根据这个分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即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将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包括管理“硬件”的现代化和管理“软件”的现代化。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则更加强调管理“软件”的现代化,即管理者的现代管理意识和技能。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他们不仅会要求学校为其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并且会要求学校管理工作要接受家长的监督检查。对于家校联系比较密切的中小学阶段,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势必对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注:摘编自周雪莲、阳德华的《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一文,原文发表于《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8期。

摘编、责编:洪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