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专题研究(1):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发表日期:2010-10-24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1.“系统—生态”理论(System-ecological Theory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霍布斯(Hobbs)和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布朗芬布伦纳把社会影响分为围绕青少年扩展开来的系统。对青少年产生最直接影响的是“微系统”(microsystem)。家庭是主要的微系统,接下来是朋友和学校。“中系统”(mesosystem)主要指微系统背景中的交互关系。“外系统”(exosystem)是指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的社会背景。“宏系统”(macrosystem)包括特定文化中的意识形态、态度、道德观念、习俗及法律。Hobbs则认为,儿童的问题不能与其亲友、学校和社区割裂开来,他认为青少年生活和学习与其家庭密切相关,而学校和社区则是为其家庭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Hobbs通过实验验证了把家庭、社区、学校因素都加入考虑的必要性。

生态理论认为学校、社区、家庭都是互相关联依存的:这种观点从整个社会环境分析学生的问题并且为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Lewis认为通过生态理论来系统的分析解决青少年和家庭、学校的问题是很有效的。

2.责任分散理论(Separate Responsibility

该理论主要由Lightfoot提出,他认为母亲和教师被赋予了最多的教育孩子的责任。母亲养育孩子的责任是全面但在一个私人空间中进行。而教师的责任较为单一,多围绕知识传授,但她们把儿童领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虽然母亲老师都负有教育孩子的责任,但他们并不是天然的合作者,学校往往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是对于学校的干涉,因此,双方缺乏真正意义的合作和交流。所以推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3.重叠领域理论(Overlapping Spheres

Ira Gordon认为家长、教师和其他成人在青少年发展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家长可以作为志愿者、雇员、家庭教师、听众、决策者、成人学习者等,与这些角色相匹配的家教合作模式主要有:(1)家长影响模式(教师教给家长一些关于儿童发展和学习的信息或技能);(2)综合服务模式(教育者帮助儿童获得健康和社会心理需要的满足);(3)学校影响模式(家长成为学校决策者和志愿者);(4)社区影响模式(强调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Epstein依据Gordon的理论提出六种家校合作方式。Epstein的家校合作模式强调的是家庭、社区和学校共同分担的责任,影响学生的主要的领域是家庭、学校和社区,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互相合作或单独起作用。重叠理论的外部模式主要指各个领域是如何合作和单独作用的。而重叠理论的内部模式则关心的是家庭、学校、社区中和谐的人际关系。

 

注:摘编自刘衍玲、臧原、张大均的《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一文,原文发表于《心理科学》2007年第2期。

摘编、责编:洪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