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恋”是一种感情游戏
时下可以在媒体上看到有“网恋”的受害者的案例,因而,成人中也普遍存在着对中学生网络恋情的忧虑,担心中学生会误入歧途,上当受骗。由调查看来,这种担心虽不无道理,也并不宜过大。数据显示,有41.3%的同学只把“网恋”当作是一种感情游戏,有27.6%的同学把“网恋”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恋爱,25.4%的同学认为“网恋”是一种可能由虚拟过渡到现实的爱情。多数同学对“网恋”的态度是娱乐性的,认为“网恋”就像在“网上游戏差不多,都是整来耍的”,是“一种感情游戏,不可当真”,在这种前提下,多数同学也认可“‘网恋’只是游戏,没有必要专一”。同时他们也有以下看法:
——网络都是很假的,网上你可以随便对别人说,可以一起“网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就不能。
——有时候还是觉得“网恋”还是有点真实。
——现在的人都很假,没谁会很专一,包括现实中的人,你对他专一,不一定他对你就专一。
——不看好,不可靠,都是未谋面的,会欺骗自己的感情。
由此看,中学生对“网恋”,其实多数是有一点理性的偏见的。在网络上游戏感情,也在现实生活中的态度是有差别的,当回答“如何处理网络恋人与现实恋人的关系”,超过半数(53.3%)的中学生选择“两者择一,不可两者兼顾”,有35.7%的中学生认为可以“两者兼顾”。通过访谈,我们进一步发现,在网络恋人与现实恋人间,他们选择现实恋人的可能性更大。在差异性分析中,我们发现在男生和女生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有明显的不同。更多男生选择了“两者兼顾”。在访谈中,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男生选择“两者兼顾”的原因,他们把网络恋人看成是自己在网上倾诉情感的对象。正如,我们前面了解到的精神恋爱,或仅限于网络空间中,关系比较好的异性朋友,所以,他们会选择“两者兼顾”,而不是在取舍之间选择。
2.四成同学对“网恋”持中立态度
在被试中,有40.6%选择了中立的态度,同时有27.1%认为“网恋”是可悲的,有11.8%认为“网恋”是可喜的,还有18.7%选择了说不清。在这一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有四成多的中学生对“网恋”的态度是辩证的,即认为“网恋”可以成为好事,也可能成为坏事。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态度了。“如果双方真的都比较喜欢对方的话,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反对”。另四成的同学对此问题的认识相对片面(近三成片面地认为是可悲的,一成片面地认为是可喜)。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有近两成的同学对网络恋爱没有明确认识,需要进一步引导。在调查中,除了调查中学生自己对“网恋”的态度以外,我们还关注了学校对“网恋”的态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中学生(62.7%)认为学校对“网恋”的态度是“完全忽视”“和不太关注”,认为“关注”占27.3%,仅有9.8%的中学生认为学校对其态度过于“严厉、武断”。
3.“网恋”是如何发生的
“网恋”关系一般是在网友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访谈中,也有受访者把“网恋”关系直接定义为“关系比较好的网友而已”。中学生的“网恋”是怎样开始的,又是怎么结束的呢?“网恋”带给中学生什么样的体验?对于这此问题,可以通过个案访谈窥见一斑。一般“网恋”关系的建立都是由男生主动提出来的(与现实中传统的恋爱关系的建立是一致的),如果女生答应了,“网恋”关系就明确了。虽然女生还是比较矜持,但是只要男生多请求几次,“网恋”关系是可以建立的。因而,上网的同学中,找到“网恋”的对象很容易或者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只要双方“基本上就是通过开视频语音,经常上网都会遇到,离得又不是很远,就会产生‘网恋’”。然而,在问及“是男生还是女生更容易‘网恋’时”,受访者却多数选择了女生。
——我觉得是女生,我觉得女生都比男生更加感性。怎么说呢,像我们初中生的年龄,还处于比较单纯的时候,没有经历社会中比较复杂的东西。所以,只要别人跟你多说几次,就会答应。这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有男生提出来。
——应该是女生更容易幻想吧。
——一般都是男生(主动),因为女生虽然很想和你“网恋”,但是她不会说出来,会比较矜持。有些女生还是会说,但是都是说着玩的,稍微认真点的,都是由男生主动说出来。
4.对策建议
中学生的网络“恋情”,多是基于游戏心理、寻求情感支撑、限于网络交往等特征,实际上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在虚拟空间进行的一种异性交友游戏,而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恋爱。中学生中虽然有一部分同学对网络间的异性交往有辩证的认识,但依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其存在着片面的认识,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对“网恋”的认识不明确,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要从多方面入手,减小“网恋”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因为如上所述,中学生在虚拟空间的异性交往,是由网络交往自身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异性正常交往需要不能满足,和中学生发展的特殊生理时期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因而,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中的交往及异性交往,也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可能的限度内,放开现实生活中异性同学中正常的交往,从而缓解中学生异性交往的需要;其次,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如身份的隐匿性,交流信息的不可佐证性,以及多数人的网络心态(游戏性),从而消解中学生对网络异性交往存在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增强其理性对待网络交往的能力;再次,适当增加中学生对青春期的了解,对人生、爱情、友谊的认识,也会对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交往观有很好的帮助。
注:摘编自孙彩平、王春梅的《国内中学生“网恋”专题调查报告》,原载《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10期。
摘编、责编:弓立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