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万平,北京市特级教师,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万平老师是北京市小学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北京市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北京市首届中小学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万平老师是一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28年来,她将自己的智慧与爱无私地献给了孩子们。“以自己的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益处,以致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是
《少年儿童研究》:小学阶段,孩子变化很大,家长对孩子们的关注点会有什么不同吗?
万平:小学阶段是儿童重要的生长和学习发展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变化是很大的,而对孩子的关注,更应该是和孩子成长需求与发展相关的。事实上,由于家庭人文环境的不同,每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这从每天家长接孩子见面后的第一个询问就能反映出来——“今天高兴不高兴呀?”“老师表扬你了吗?”“考试多少分?”……
其实,家长的关注点各异是情理所在。但是作为老师最担心的,是家长只关心孩子是否高兴。因为对孩子情绪的关注,不应该是关注点的核心重心甚至全部。家长关注的重心还应该有意识地与孩子的学习进程相关、与孩子在集体中的成长状态相关,与儿童身心成长的需求相关。
我们在这一点上基本上是有共识的:好学生的背后一定有非常出色的家长。其实,如今的家长每天放学后要为孩子做不少事情:记事本要签字;孩子读书,家长要听并签字确认;要适时地检查孩子的背诵情况;帮孩子准备学具、收拾书包;必要时填写学校回执;当学生交费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准备清楚;有的家长还要回复老师在记事本上写的留言……这些最常规的事情就已经够家长费心的了。
而一些优秀的家长除了关注自己的孩子分内的事情外,还会想到孩子班集体的一些事情。比如,开学了,有的家长就会让孩子将洗手液带给大家;还有的家长会参与班里的博客,与教师共同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等。不论怎样,一个家长,对班级关注的程度越深,他的孩子很可能就越优秀。
《少年儿童研究》:有的家长认为,现在学校给家长的负担太重了,是学校在推卸责任。您怎么看?
万平:所谓学习,重要的是“习”,孩子自己慢慢去吸收理解和记忆知识,能够自己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所谓“为理解而教”、“学以致用”就是这个意思。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温习巩固新知,“学”的时间刚刚够,“习”的时间则没有。旧的还没消化完,新的又续上了……
比如学拼音a 、o、e,不可能上一节课就全会了,回家要“a”上多少遍才行。而书写、记忆、拼读更是要一定的功夫的。在我们小的时候,学完这项内容,至少还有自习课,老师也会帮助孩子复习,孩子在学校就有充分的习得时间。现在教材改革,知识密度很大,课程开的比较广博,孩子吸收的比较杂。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各种知识,启发孩子的感悟,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留给孩子巩固和复习的时间。因为课时不够,甚至指导孩子在课堂上写作文的时间都没有。
无奈,复习和巩固的任务,自然放到家里了。所谓负担,大多是用来习得的时间。所有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家庭都成了学校生活的延续,是一种配合学校为孩子发展共同努力的过程,家长也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没有这个认识,就会简单地认为是学校给家长的负担太重了……
以前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现在大不一样,其一,家里少有电视,更没有那么多的课程,孩子也没有那么重的书包,更不用说游戏机和网络了;其二,少有择校现象,升学的压力并不大。现在,这些情况都出现了。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家长也必须与时俱进,认清自己在孩子的学习成长中所应当担负的一份责任,燃起与孩子共成长的热情,探讨成长的一些规律,为孩子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注:摘自弓立新《父母应承担在孩子成长中的责任——访北京史家小学教师万平》,原文发表于《少年儿童研究》(家教版)2010年第5期。
责编:弓立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