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成功举办

发表日期:2023-12-07作者:编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出处:

 专家热烈研讨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

第十九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第四分论坛

暨《中国青年研究》年度优秀论文作者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1123日,一年一度的《中国青年研究》优秀论文作者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会议通过《中国青年研究》视频号进行了全程直播,在线观看总量近4500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术期刊部承办,设为第十九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第四分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

刘俊彦主编在致辞中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队伍三个方面指出,我们做青年研究,要聚焦于当代青年的问题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贯穿以青年(学者)研究青年的理念,让青年学者更有代入感、获得感,以丰富青年研究选题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大局贡献度。

此次论坛包括青年政策与价值观”“青年文化与交往”“青年婚育与就业”3个单元,共有13位本刊年度优秀论文获奖作者发言交流,9位青年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术期刊负责人分别主持和评议了3个单元的学者发言。

论坛聚焦了青年研究的宏观、中观、微观的主要领域,涵盖了青年政策、价值观念、社会交往、婚育、就业等热点议题。与会代表不仅各抒己见,还彼此沟通,交换意见,形成丰硕的研讨成果。

 

在青年政策和发展规划方面,北京工业大学的李升教授和南京大学的胡小武副教授,从青年发展政策体系的结构构成,分析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点的异同,提出打造青年友好的城市要素。建设青年友好城市,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更应重视青年的具身体验。

在青年婚育方面,西南交通大学的王向阳副研究员、西南大学的陈纬副教授,安徽科技学院的李宝礼教授、聚焦于农村青年的婚姻和生育问题,分别从农民家庭婚姻负担、农村青年生育观念和农村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几个视角切入,认为农民家庭婚姻负担主要来自于彩礼负担和与婚姻成本高度叠加的城市化负担,更产生了中年负债、养老挤压等多重负面问题。农村青年的生育观念已与城市青年趋于一致,主要体现在生育意愿较低、生育决策更加理性化和个体化,女性逐步主导生育决策。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住房资本密切相关,在二孩生育意愿方面,拥有自有产权住房的群体比租房群体的意愿更低,已婚无孩有住房的群体比有孩有住房群体意愿更低,房贷压力与孩子出生时间的叠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青年文化与交往方面,东南大学的程诚副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的唐晓琦老师、北京交通大学的张铨洲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的段俊吉博士分别围绕关系文化,躺平文化、摆烂文化、情绪价值展开分享。关系偏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强烈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只要公众认同其价值,或者说只要关系具有想象的价值,则关系现象就有长期存续的土壤。躺平文化在职校生群体中并不意味着主体性的缺失,而恰恰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和意义的自觉选择。经由逃避突围重塑的过程,一个个躺平青年推动着集体无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摆烂文化是青年亚文化发展的最新变种,也是抵抗社会高度内卷的现实呈现,究其缘由,是在功利倾向与加速时间的倒逼、不良思潮与精神异化的弥合、心理焦虑与情感需求的互构下孕育产生的。情绪价值与社会连接的文化脉络,勾勒出当代青年交往的情绪流动及其交换实践。以情绪价值的供需关系为线索理解当代青年的交往方式,不仅揭示出个体互动过程中情绪价值的交换规则,更呈现出行动主体进行自我建构的能动表征。

在青年发展新趋势方面,浙江大学的代玉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保中副研究员、郭冉老师,武汉大学的张一晗博士分别从青年联结方式、新兴青年群体、灵活就业和生活革命几个视角进行分析。以信息媒介作为连接方式形成的信缘群体对青年发展有再社会化、教育涵养的作用,但存在抑制风险,应该从舆论引导、技术干预、安全教育几方面着手加以引导。新兴青年可以从职业、文化和阶层三个维度去理解,他们兼具了全新的职业劳动方式、职业不稳定性,兴趣与职业的深度融合,独特的文化圈层和文化部落,为我们研究新兴青年提供了更多的解释路径。新兴青年群体带起了灵活就业领域,借助数字化和互联网平台,大量的灵活就业者集中于现代服务业部门,私有制部门,以及平台企业。青年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在当今社会已成为常态,县域成为青年落脚的最佳选择,成为家庭生活开展的理想空间,县城被形塑为第三元空间。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区域结构的调适,应对不同区域的县城设置差异化的体制安排,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此次研讨会立足于青年发展实际、着眼于青年发展未来、关照现实、明理求真,是青年学者思维共享、观点碰撞的一场盛宴。通过交流互通,与会青年学者、作者、读者达成共识,我们既要在学术领域深耕不辍,更要在现实场景中为青年着想、为青年服务、关心青年、滋养青年,为青年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读者读过此文章